寻找社会的真谛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53594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社会的真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寻找社会的真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寻找社会的真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寻找社会的真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寻找社会的真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找社会的真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社会的真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寻找社会的真谛 (3课时)(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三政治备课组 )一、考点整合:(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P88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88(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决定性质、变化决定变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判断正误:(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3)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的反映。 (4)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例1:(06年江苏)自

2、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例2:(04年全国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蓝牙”、“克隆”等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

3、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例3:(2005广东)“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例4.2005年1月14日2006年6月,历时一年半在全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6月30日圆满结束,群众满意度测评表明: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以上。胡锦涛指出,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大举措。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为什

4、么要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可使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活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P89(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

5、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迟早回变化 同步变化)(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P90(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P90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6、。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P91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途径:(1)社会发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到高级发展。(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可见,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在社会主义是不相同。例5、(06年广东)从柏拉图的理

7、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 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例6、(不定选)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正确的是()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P932、原理的内容:P94(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

8、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95(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地位: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误区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是根本对立的误区2、群众观点就是群众路线例7、“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对此正确的 理解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例8、.2006年1月5日至6日,中国

9、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严查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中纪委之所以这样做,从认识论角度看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B.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 C.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例9、被群众誉为贴心人的户籍民警、共产党员邱峨国,“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他为走失的儿童寻找亲人,赡养无助的孤寡老人,为1 000多人办“农转非”户口却不收分文。他参与破获500多起刑事案件,保得一方百姓平安。 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回答: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10、?为什么?答案:(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高考实战演练:1、近年来,洋节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等,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社会正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1、C.不同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性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事实是,原有的生产力水平有多高,总是限制着下一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幅度。”这段话意在告诉人们() 人们面对的都是已经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只能在原有水平上推进一步每一代人面对的前一阶段形成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都是客观的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他所面临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A B. C. D.3.2005年7月14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日本选定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的新版历史教科书为中学课本的问题表示,日本政府对右翼历史教科书进入课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部新的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宣扬“皇国史

12、观”,美化侵略,使用这种教科书无疑会毒害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日本的这一做法()A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道理 B.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D.说明历史是社会存在的反映4、下列事物属于经济基础的有() 生产资料所有制 大机器生产 分配制度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A. B. C. D.5、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起

13、促进或阻碍作用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D.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而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这是因为()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B.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已不再存在 C.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利益差别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7、下列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

14、济基础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8.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 B. C. D.9.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