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时期下的问题教学.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528725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时期下的问题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新时期下的问题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新时期下的问题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新时期下的问题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新时期下的问题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新时期下的问题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时期下的问题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下的问题教学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问题教学方式过于沉闷,以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为主,而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只能自问自答,知识只是单一地由教师复制到学生那儿了,这种问题教学方式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了。在新课标颁布并已实施的今天,如何进行问题教学,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四个转变。一、提问主体的转变在物理教学中,要从主要由老师提出问题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提出问题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传统的提问的方式是由教师按事先组织好的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逐一向若干学生发问,这种方式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预先

2、设定的轨道去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原创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现代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新课标下的问题教学应改变以前主要由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去设置情境,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帮助学生将一些已有的较浅湿的问题意识明析化,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提出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的过程。如在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我班有几组同学很快就完成了实验,在那儿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在

3、探索,有几个好动的同学创造性地把两个“10”和“5”的电阻并联起来用纸包住叫其他人测一下电阻,实验结果发现所测的电阻比“5”和“10”的电阻都要小,就向笔者提问为什么?笔者引导他们逐步把问题过渡到并联电路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和串联电路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的问题上,并向全班同学推荐了他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去探究。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培养他们从平常的、已经习惯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解决问题方式的转变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在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新时期下强

4、调由学生自己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一般都是直接给学生以逻辑性很强的推理方式或详尽的解释。学生有问题,老师作出解答,这在传统教学中本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应该的。而根据新课程理念,强调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去经历,我们应将主要由老师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转变为尽量由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去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领略各种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才能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通过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一个始终站在岸上的人,你无论怎样对他讲解游泳的方法与技巧,他

5、不下水去经历、去实践、去感悟,他是永远也不会游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而不是将物理知识复制给他,要让他自己去感悟,要鼓励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过程。在“比热容”教学时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采用了两种不同学习方法,在三班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先提出物体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种类有没有关系呢?接着说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演示:用相同的热得快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最后总结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种类有关的结论,随之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整个过程的主角是教师本人,学生只是旁观者,而三班采取的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笔者只是尽量提供了一些有助于他们思考的问题情境,而让学生自己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

6、、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过程(详见中学物理2019年第7期利用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教学”范从华)。三班同学们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兴趣浓厚,人人都参与了整个探究过程,三班同学知道后提了笔者很多意见,要求重上这一课,让他们也经历一下这个探究过程。三、教师作用的转变在新时期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由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问题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以往教师总是设计大量的问题去问学生,其方式大至有以下两种:“一对多”和“一对一”。“一对多”是教师问,同学齐答,实际上是有许多同学起哄或有人根本没有参与。“一对一”是教师问一名学生答,

7、这种方式一是参与面小;二是容易造成过度的紧张气氛,在学生答不上来的情况下,只能是教师问的问题,教师自己回答,这就成了真正的“填鸭”式了。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应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发展,强调教师要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所谓“真实的学习环境”是指知识的生成环境应与知识的应用环境尽可能地接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教师作为组织者应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真实的学习环境。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去,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教师作为引导者,在

8、“提出问题时”应引导学生将浅显的问题意识明析化、科学化,在“探究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所碰到的困难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关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和思想碰撞等。教师作为“合作者”应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共同参与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但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不能影响和干挠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热情。四、评价理念的转变以往问题教学时,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答得好不好,答得对不对,答得对就能得到表扬,如果学生答得不对,有经验的老师可能还会淡化处理,而有的老师往往要批评,在那种一对一的情况下,

9、“老师问学生答”,气氛往往非常压抑,大部分学生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目光不敢与老师的目光相碰,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中奖”。新时期下,问题教学中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所具有的作用不应只作为“筛子”的作用,更应该体现“泵”的作用,即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精神。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这个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态度,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建立档案袋评价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收集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和探究成果,积累学生的学习资料等,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当然还可以采取其他多种评价方式,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应该对学生的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起激励作用,即起一个“泵”的作用。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