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练习2- 神经系统.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526436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练习2- 神经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s练习2- 神经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s练习2- 神经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s练习2- 神经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s练习2- 神经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练习2- 神经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练习2- 神经系统.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 神经递质(2) 突触延搁(3) 受体 (4) 特异投射系统 (5) 脑干网状结构 (6) 去大脑僵直 (7) 锥体系 (8) 条件反射 (9) 牵张反射 (10) 脊髓休克 (11) 兴奋-收缩耦联 (1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4) 突触前抑制 (15) 突触后抑制 (16)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7) 后放 (18) 对侧伸肌反射 (19) 屈肌反射 (20) 腱反射 二、填空题(1) 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是 , , , , 。(2) 根据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可将突触分为 和 两种。(3) 突触传递的特征是 , , , ,

2、 。(4)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 , 与 。(5)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 , , , 和 。(6) 小脑的主要功能有 , , 。(7) 根据脑电图的频率,人为地将其分为 , , , 四个波形。(8) 根据不同睡眠状态下脑电特征,睡眠可分为 和 两种时相。(9) 神经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由 内流形成,而复极相是由 外流形成。(10) 无髓纤维传导兴奋的机制是 ;而有髓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是 ,其优点是 、 。(11) 根据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功能影响不同,突触可分为 突触和 突触(12) 植物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控制具有 ,所以当剪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后,动物的心率 。(

3、13) 在建立条件反射时,需要使用无关刺激与 刺激在时间上反复结合,这个过程叫做 。(14) 刺激心交感神经的主要效应是 ,而刺激心迷走神经的主要效应是 。(15) 兴奋性化学递质主要是使后膜对 的通透性升高,而抑制性化学递质主要是使后膜对 的通透性升高。(16) 突触后电位分为 突触后电位和 突触后电位,突触释放的化学递质有 种。(17) 单胺类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 _和 。三、单项选择题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因为( )A.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A. 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B. 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C. 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去

4、极化2.侧支抑制是( )A. 运动神经元轴突发出的侧支所引起B. 经过兴奋性中间神经元起作用C. 使拮抗肌同时兴奋D. 经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作用E. 引起侧支抑制的兴奋来自运动神经元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触传递的特征?( )A.单向传递 B.有时间延搁C.可以总和 D.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E.对某些药物敏感4.对特意性投射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丘脑的神经元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部位B. 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是专一的,可产生特异性感觉C.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D. 在脑干中经过多突触联系再投射到丘脑E. 躯体四肢的感觉投射到对侧大脑皮质5.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将出现(

5、 )A.去大脑僵直 B.脊髓休克C.上肢肌紧张下降 D.下肢肌紧张下降E.死亡6.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不包括( )A.维持平衡 B.调节肌紧张C.协调随意运动 D.直接控制精细运动E.以上都不对7.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躯体运动的特征不包括( )A.具有精确的定位 B.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复杂程度有关C.刺激皮质运动区主要引起少数个别肌肉收缩D.刺激皮质运动区可发生肌群的协同性活动E.左半球运动区支配右侧躯体运动8.大脑皮质兴奋时的脑电波是( )A.波 B.波C.波 D.波E.尖波9.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 ) A 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 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 大量饮水后

6、尿量增加 D 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 炎热环境下出汗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11.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12.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 A K+内流 B Cl-外流 C Na+ 内流 D Na+外流 E K

7、+外流13.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14.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 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D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E 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15.下列关于有髓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以相邻朗飞氏结间

8、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B 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C 不衰减传导D 双向传导E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16. 神经肌肉接头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 )A 磷酸二脂酶 B ATP酶 C 腺苷酸环化酶 D 胆碱脂酶 E 脂肪酶17.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 ) A 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B 与纤维的直径成正比 C 与刺激强度有关 D 与温度无关18.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哪种离子的内流导致递质释放 : ( ) A Na+ B K+ C Ca2+ D Cl-19. 对电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B 突触前后膜的电阻较低 C 为双向传递 D 为单向传递20. 使

9、用普鲁卡因麻醉神经纤维,影响了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哪一项特征: ( ) A 生理完整性 B 绝缘性 C 双向传导性 D 相对不疲劳性21. 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 ) A 突触前抑制 B 去极化抑制 C 外周性抑制 D 突触后抑制22.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 结构的完整性 B 功能的完整性 C 单向传导 D 相对不疲劳性 E 绝缘性23. 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 ( ) A Cl- B Ca2+ C Mg2+ D Na+ E K+24. 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 双向传递 B 不易

10、疲劳 C 突触延搁 D 不能总和 E 刺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25.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后电位 D 复极化 E 去极化26.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的离子通透性: ( ) A Ca2+ B Cl- C K+ D Na+和K+,尤其是Na+ E Cl-和K+,尤其是Cl-27.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 ) A 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 B 突触后膜去极化 C 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D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28.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的离子

11、通透性增加所致: ( ) A Na+、Cl-、K+ ,尤其是K+ B Ca2+、K+、Cl- ,尤其是Ca2+ C Na+、K+,尤其是Na+ D K+、Cl- ,尤其是Cl-E K+、Cl-、Na+,尤其是Cl-29. 突触后抑制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 ( ) 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 突触后膜Cl-内流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30. 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 ) A 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 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31. 关于感觉皮层代表区的叙述,下列

12、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 体表感觉区在中央后回 B 本体感觉区在中央前回 C 视觉代表区在枕叶 D 听觉代表区在颞叶 E 内脏感觉的投射区在额叶32. 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 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B 此起特定感觉 C 维持大脑清醒状态 D 是所有感觉的上行传导道 E 维持睡眠状态33.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A 引起指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 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 调节内脏功能 D 维持觉醒 E 协调肌紧张34. 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 ( ) A 肌紧张 B 腱反射 C 屈肌反射 D 姿势反射 E 多突触反射35.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 ( ) A 屈肌反射 B 肌紧张反射 C 对侧伸肌反射 D 翻正反射 E 腱反射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