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自清的故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523773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朱自清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朱自清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朱自清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朱自清的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朱自清的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朱自清的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朱自清的故事.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朱自清的故事 关于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等。朱自清的故事 逝世前半年,常年劳累的朱自清体力衰弱,常常连走一点路都很吃力。他感到自己突然衰老,不过并不因此而消极。他把唐人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改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天天一清早就坐在桌前,读书勤奋不息,工作毫不减轻。 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朱自清的身体已极度衰弱,体重低到77.6斤,且又“彻夜胃痛不只,“不断大量呕吐,病情日益危重。可他仍然

2、编辑闻一多全集,编写教科书,备课讲授,演讲呐喊。在这两个月的日记中,他直接写到读书、买书、选书的日记竟有17篇之多。其中有他认真阅读瞿秋白同志的鲁迅杂感集序言和大众哲学的记载。甚至在逝世前26天,他还在日记中订了一个阅读计划,要求自己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天天坚持替换读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说到做到,此后两天,即订出计划的第一个星期一,他开始读布尔芬奇的神话集和波罗克夫的眼界一文。 依据上个世纪30年代清华的规定,教授们在校工作五年,就有一年的学术休假,由学校资助去外国访问进修。朱自清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于1931年利用学术休假,在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和伦敦大学注册旁听。据朱

3、自清日记于该年记述,他有两次夜梦清华未能继续聘他为教授,理由是他在外国文学上的学养上尚有不够;梦醒,全身冷汗,深感不发聘书颇有道理,于是他更加努力利用在伦敦的一切便利条件,来提升自己。俗语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谓“不够,并非真的来自清华校方的压力,而是朱先生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反映。 3.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同学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当机立断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

4、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x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 吴晗1960年写的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说:“这时候,他的胃病已经很严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落。他有大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马上签了名。朱自清夫人也写道:“我们家人口多,尤其困难。为了生活,佩弦(朱自清字佩弦)不得不带着一身重病,拼命多写文章,常常写到深夜,甚至到天明。那时家里一天两顿粗粮,有时为照顾

5、他有胃病,给他做一点细粮,他都从不一个人吃,总要分给孩子们吃。在吴晗找朱签名时,“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呕吐得厉害医生说应尽快动手术。当天朱自清的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自身做起,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由此可见,吴晗说“毫不迟疑,马上签了名显然有夸张之嫌,朱自清至少也是咬牙决定的,以身作则的观念使他决定牺牲家庭的生活必必需。 鲁修贤 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

6、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熟悉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

7、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动,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 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爱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引发他对哲学兴趣的一部佛学易解,就是从这家书局得到的。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钱对这部大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念书的同学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还值点钱了。

8、这件大氅,是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水獭领,紫貂皮。大氅虽是布面,样式有点土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还很费了些心力。可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氅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了当铺。 当铺在学校后门,转身就到。朱自清并没有过多合计。因为想到将来赎回,便以书价作当价:14块。大氅当然不只这个价,所以当铺柜上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 拿上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

9、,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朱自清的故事,仅供参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朱自清的故事 她不是他的结发妻子,却为他养大了他与前妻留下的六个子女;他们经媒妁之言相识,却谱写了一曲浪漫清新如荷塘清风的爱之恋曲;他的一生,因为与她的相识,事业进步,家庭美满。然而天妒良才,那个昏暗错乱的年代还是早早夺走了他才华横溢的生命也夺走了那一段幸福美满的姻缘。 1948年6月18日,他在拒绝美国援助面粉的宣言上签名,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宁愿忍受着饥肠辘辘的折磨,也要家人拒绝食用美国援助的面粉。与他在宣言上签名时隔仅仅一个多月后,他因胃溃疡穿孔住进了医院,想不

10、到手术后引起的并发症,竟结束了他才华横溢的一生,一代文学大师就那样匆匆而去。那一年,他刚刚五十岁,她才四十五岁。 他去世,她收拾起悲伤,带着他们的九个子女孤独地走过四十二年,把他们的子女一一培养成人。四十二年后,她安祥离世。 那一只小箱子,是他生前用过的。他走后,她一直当心地珍藏,却从来没在子女们面前开启。那储存完好的七十五封书信,是她辞世七年后,她的子女在搬家时意外发现的。七十五封信,其中七十一封是他恋爱期间写给她的,另外四封为婚后所写。满纸满篇爱的絮语,纸张已泛黄,却连信封都储存完好。 七十五封爱的书信,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如痴如醉的爱情表白,一个女人孤独又沉默地守着它们走了大半生。朱自清写

11、给妻子陈竹隐的爱情书简,无意中被子女们发现,也在无意中向世人洞开了文学大师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往事。 熟悉陈竹隐的时候,朱自清的日子正是一片混乱不堪。那时,朱自清的结发妻子武仲谦已因病去世一年多,给他留下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大的长子不过才十岁,最小的小女年仅三岁多一点。一个靠教书养家的穷教授,要工作养家糊口,要当爹当妈照顾身边的六个稚子,那份困难可想而知。朋友们看不下去,劝朱自清再续妻室,却每每都被朱自清拒绝。他无法放下对亡妻的一份思念。虽然是一桩包办婚姻,虽然那个女子只是一位相貌平平的家庭主妇,可数年的相守,一餐一饭里积下的深情,也足让多情善感的朱自清念念不忘。 朱自清是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

12、被朋友拉着去与陈竹隐相见的。他们诓他说去一家酒楼会一位朋友,他便欣欣然跟着前往。不知那天的朱自清是否为那次会面做过特别的修饰,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陈竹隐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黄色绸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雅正派,但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显得有些土气。回到宿舍,我的同学廖书筠笑着说:哎呀,穿一双双梁鞋,土气得很,要是我才不要呢!那双土气的双梁鞋,并没有为朱自清的形象分打折,陈竹隐早在来见朱自清之前,已为他的才华折服。她决意与他交往下去。初次见面,陈竹隐也给朱自清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白皙的面庞,短短的发,落落大方的谈吐,与逝去的前妻不同,年轻的陈竹隐似一株清

13、新的荷,带给朱自清完全不同的感受。 陈竹隐,这个比朱自清小了五岁的女子,虽然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又早早经历了丧父丧母之痛,却坚忍好学,自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只身前往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读书。陈竹隐爱好广泛,紧张的学习之余,她学国画,学昆曲,在这两方面有着很深的艺术造诣。再加上她性格开朗大方,在朱自清面前有少女的羞涩,又有女儿般的顽痴。他们很快就坠入爱河。三十年代北京的电影院,虽然没有上海街头电影院的奢华,却也是年轻男女谈恋爱的好去处。相约一起去吃饭,看电影,他们开始了频频的约会,也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细细研读那些爱情书简,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他们的书信中,随着二人感情的发展深入,他

14、们对彼此的称呼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第一封信里,朱自清称陈竹隐为竹隐女士,落款为朱自清;一周后的第二封信里,他称她为竹隐弟,落款成了自清;在他们的第五封信里,先前的竹隐弟已变为更亲切的隐弟,自清只余一个清字再以后,他在给她的信里,称呼不断变来变去:隐: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爱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过这种滋味,很害怕真的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由最初的女士到亲爱的宝妹再到隐妹,他们的爱情也由最初月下模糊娇羞的荷慢慢绽放在朗朗的青空下。 深秋的香山,漫山红叶,烧红了半天,他和她一前一后走在红叶树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她随口吟诵,他马

15、上接上:枫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林中看不见,闻诗始觉有人来。抬起头,二人的眼眸轻轻相遇,等明白了他的意思,她的脸就羞红了。彼时,已是心心相系的恋人,只是谁也没有勇气提出结婚二字。一个二十几岁的青春少女,还来不及享受二人世界的浪漫与温馨,就要成为六个孩子的母亲。那副担子,她可能承受得起?那棵爱情树,又能否在那份烟火日子里常新常青下去?面对他越来越炽烈的表白,她还是犹疑了。 那年寒假,她开始刻意地躲他。可躲开的是人,躲不开的却是牵挂与相思。等她再次捧读他的信,听他在信上讲他的思念之苦,说他的胃又开始疼痛。她的心,又轻轻的疼了。他在信上痛苦地写:竹隐,这个名字几乎费了我这个假期中所有独处

16、的时间。我不能念出,整个人看报也迷迷糊糊的!我相信是个能镇定的人,但是天知道我现在是怎样的扰乱啊。再不管那么多身前身后事,她如一只勇敢的飞蛾,扑向那团燃得正烈的爱情火。她接受了他,也接爱了他的六个年幼的孩子。1932年,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上海杏花村酒楼举行婚礼,那时,他们刚好相识两周年。 此后,他们的生活就是另一幅画卷。为了支持朱自清安心事业,也为了家里那大大小小的一群孩子,婚后的陈竹隐,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的艺术梦想。画笔尘封,昆曲高搁,她把所有的心思,扑在了那个家上。家里人口多,单凭朱自清教书著书的收入来维系,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陈竹隐却从来没有埋怨过,为了凑足给孩子请家庭教师的钱,陈竹隐甚至悄悄跑到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