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煤矿恢复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沉陷预测.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52021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1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泰煤矿恢复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沉陷预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泰煤矿恢复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沉陷预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安泰煤矿恢复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沉陷预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安泰煤矿恢复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沉陷预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安泰煤矿恢复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沉陷预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泰煤矿恢复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沉陷预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泰煤矿恢复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沉陷预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1概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总目标就是保证开发建设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间上着眼于长远发展利益,空间上着眼于维护全社会的整体利益,物质基础上强调维护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努力协调开发和保护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资源开采过程中,过度的人为干扰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物质、能量流过程,并导致景观格局发生改变。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要在评价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估计人为干扰强度、方式、方法后,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发展方向。采取合理的对策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出现生态退化。6.1.1评价目的安泰

2、煤矿井田所在区域,在自然条件与生物长期作用下,目前已经形成以农田、城镇生态系统为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的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而安泰煤矿的恢复生产,必然要产生采空沉陷区,在一定程度上人为改变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可能使原有的生态环境结构或状态发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必须对项目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旨在调查分析现有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开发建设活动与生态环境的最佳协调方式,以期既能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又能把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为:(1)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地

3、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资料分析,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作出评价。(2)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预测拟建项目在建运行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影响。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3)针对项目生态影响,结合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提出避免、减缓不利影响,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的可行对策,为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及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生态环境监控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6.1.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而保障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良性循环,使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控制在最低限度。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生物多样性

4、保护:全井田及周围外500范围内植物资源与野生动物资源,人为干扰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2)水资源保护:以黄泥河为主体的水域生态系统以及井田范围内地下水资源保护。(3)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保护井田范围内农田,维持农业生产力的稳定性。(4)地表沉陷可能引起的地面目标物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及具体情况见环境保护目标图3.2-1及表1.7-1。6.1.3 评价范围及评价等级1、评价范围本项目影响区域井田境界向外扩0.5km作为本次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矿井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境内,双鸭山市东南15公里,有双鸭山矿煤集团公司铁路专用线、及双鸭山至七星煤矿公路通过井田北部边缘。评价范围包括3个村屯

5、、1个行政居民区,受纳水体支流四方台小河自北向南于井田中西部穿过,并于南部井田边界内500m汇入受纳水体扁石河。地理坐标,北纬。总面积16.2km2。2、评价等级本次生态环境评价区内无特殊的生态敏感目标,无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工程实施后生物量及物种的损失预计不会大于50%,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不会造成土地的沙化及荒漠化。因此依据导则确定本次生态评价等级为3级。6.1.4 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6.1.4.1基本原则煤炭建设项目作为矿产资源开发性质的建设工程,从宏观和长远分析,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区域影响的性质,且影响延续时间长、范围大,是煤炭开发项目区别于其他工业项目的一个显著特征

6、。根据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和保护要求,评价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以人为本、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绿色生态矿区”为指导思想,注重保护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根据远粗近细的煤炭开采沉陷预测原则,重点进行首采区开采沉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兼顾全井田开采生态变化趋势分析;(2)遵循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科学认地识生态系统,识别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分析生态影响,同时寻求符合生态规律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保护的有效性;(3)以翔实可靠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为基础,以科学、先进的分析统计方法为手段,通过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认识和项目占地、开采沉陷预测结果分析,综合评价煤炭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对当地生态

7、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所产生的影响,近而寻求相应的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建设绿色生态矿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4)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5)综合考虑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6.1.4.2评价方法根据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推荐的评价方法,结合本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及项目开发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特点,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主要采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法和生产力评价法两类评价方法相结合来进行生态环境现状和影响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结合1:50000地图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的做法是:(1)在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取现场调查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植被分布图和土壤侵蚀

8、等生态专业图件和统计表格,根据景观生态学评价原理,从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分析和功能与稳定性分析两个方面对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判。(2)在项目建设占地类型分析、煤炭开采地表沉陷预测基础上,通过全井田煤炭开采后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沉陷土地面积的统计分析,采用生产力评价方法,分析项目开发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6.2生态环境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6.2.1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根据本项目特点,影响因素及影响对象可按井田区、永久占地区两个不同的亚区进行分析。(1)井田区煤炭开采地表沉陷变形所引起生态变化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地表沉陷的负面效应:由于本项目地处低山丘陵区,地表沉陷对土地破坏的

9、主要表现形式为地表裂缝、局部下沉等,会形成积水区。在地表整体下沉区域土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基本不会影响正常耕作,但在沉陷区中心地带由于地表坡度变化较大,土壤结构和地下水含水层遭到破坏,部分地区的耕地质量将下降甚至丧失耕作价值,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农作物减产。(2)永久占地区 该区域主要含原四方台煤矿六井工业场地和排矸场。由于工业场地和排矸场已于1959年建设完毕,本次恢复生产不会改变已有的生态现状。6.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本项目生态评价因子筛选为:1、现状调查与评价因子(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构成、分布等;(2)植被:植被类型、组成、分布等; (3)

10、动植物资源;评价区主要野生动植物种类、分布等;(4)土壤:土壤类型、理化特性、养分含量、分布情况等;(5)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类型、侵蚀程度、侵蚀模数等;(6)农作物:农作物种类、分布、产量等。2、影响评价因子(1)评价区耕地、林地受影响面积;(2)评价区农业生产力变化情况、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3)土地与农业结构变化趋势。6.2.3生态环境评价内容与重点6.2.3.1评价内容根据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结果,确定评价工作内容如下: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基本结构、特点的整体认知,绘制土地利用、植被类

11、型、土壤类型、土壤侵蚀等生态图件;(2)鉴别筛选区域内重要的生态保护目标;(3)鉴别区域内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生态约束条件,识别区域生态环境对项目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4)调查了解附近生产矿区煤炭开采沉陷破坏现状和生态变化趋势。2、生态影响评价(1)煤炭开采地表沉陷影响预测与分析(包括对耕地、村庄建筑物、水体、地面基础设施等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与分析);(2)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以及土地与农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4)项目开发建设对生态景观的影响。6.2.3.2评价重点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评价项目建设、煤炭开采后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生态景观变化趋势的影

12、响,结合双鸭山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就地表沉陷造成的农田生态要素、环节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提出相应减缓、补偿措施和生态综合整治规划。6.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3.1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与特征根据实地调查,评价区共有4种生态系统类型。农田生态系统占评价区的72.2以上,农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林地生态系统以带状和片状分布于评价区,尤其在丘陵地带有较多分布,植被为多树种和多林种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植被体系;村镇矿区生态系统中生产、生活建筑、绿地和非农用地有序排列;水域及其它生态系统主要以扁石河为主,水生生物主要有各类鱼虾、芦苇、水草,其它主要有灌草类、蒿类等。评价区内生

13、态系统类型及特征见表6.3-1。序号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物种分布1农田生态系统大豆、玉米73.252林地植被生态系统樟子松、落叶松、柞树、灌木丛5.033水域及其它生态系统早熟禾、芦苇、水稗草、鱼虾、蒿类8.934村镇矿区生态系统人、建筑与绿色植物12.796.3.3植被现状6.3.3.1 植被类型与分布1、林地评价区域内的林地主要有樟子松、落叶松林、柞树、杨树,主要分布在丘陵坡地及道路和河流两侧,长势较好,寿命较长,树干高大通直,树姿雄伟壮丽。2、农田植被呈规则斑块状散布于评价区内的平原地带、丘间低地,面积2129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73.26,全部为旱田,种植有大豆、玉米。旱地土壤条件较好

14、,产量很高,22509000kg/hm2。3、荒草地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排水沟两侧,灌草长势较好,是较好的牧草,是当地养殖业必不可少的原料。评价区植被类型分布见图6.3-1。6.3.3.2 植被资源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植被属于“完达山植物亚区”,草木茂盛。低山丘陵、山前漫岗区属森林、柞木林、杂草植被;沿山脉形成的阶地、谷地为小叶樟、台草、沼柳等群落植被;低洼地多为乌拉草、塔头台草、漂筏台草等植物形成的沼泽植被,形成了“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七分丘陵藏资源”的格局。6.3.4 野生动物资源与水生生物本区原地带性植被为以红松为代表针阔混交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100多年前本区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

15、种类繁多,包括东北虎在内的十几种大型兽类都有发现。但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其种类和数量明显下降。据7080年代调查,双鸭市尚有兽类8科12种,其中东北马鹿、麝、水獭、黑熊、猞猁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不完全统计,境内有鸟类41科100种,多为候鸟,留鸟仅占15%左右。全市境内有两栖类4科9种,爬行类11种。历史上,七星河有各种鱼类11科39种,目前鱼的种类、数量、个体大小都较历史有明显下降。境内野生植物达450余种。评价区基本属于农业区,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6.3.5 土壤状况双鸭山土地总面积为2248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86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946平方公里。可耕种地面积9181平方公里。城建面积815平方公里。经过剖面分析,双鸭山市土壤共划分七个土类,十四个亚类,十五个土属,三十二个土种。耕地主要土壤分别为黑土、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等。详细见表6.3-2。表6.3-2 双鸭山市土壤概况土壤名称面积占土壤总面积%其中耕地占耕地总面积%总面积55848.7510015492.1l100暗棕壤30604.1254.81169.617.6白浆土5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