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51413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欧盟是21世纪世界重要的一极。迄今为止,欧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上。目前欧盟正加快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司法和安全全面一体化过渡,采取的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办法,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做法。未来欧盟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对21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先引入相关背景和资料以建立研究的对象与体系,然后从四方面入手,分别阐述了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欧盟一体化进程下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前景及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关键词】欧盟一体化中国对外贸易【相关资料及背景】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一

2、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即欧洲经济共同体、煤钢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有2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瑞典、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形成了一个规模与美国不相上下的统一大市场。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至此,中国与欧共体实现全面建交。1995年和1996年

3、,欧盟先后通过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和欧盟对华新战略文件,强调应更加重视中国的作用和影响,采取“建设性接触”的战略,加强双方在经贸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并重申欧盟对华政策的全面性、独立性和长期性。1998年,欧盟进一步采取了一些改善对华关系的措施:决定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不再提出或联署针对中国的提案;修改反倾销规则,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删除;通过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主张提升中欧关系水平,深化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近年来,中欧政治关系良好,高层互访频繁,各级政治磋商活跃。中国领导人分别访问了欧盟一些成员国,欧盟国家多数领导人也先后访华

4、。1998年4月,朱镕基总理在伦敦与欧盟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举行了首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就中欧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将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化。此外,中国同欧盟及其成员国开展了不同级别的政治磋商和对话,中国人大和政协与欧洲议会及欧盟经社理事会保持了正常的交往。中国和欧盟关系已步入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纵观近年的发展历程,与中美关系比较,中欧关系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上升性。欧盟最近制订的第五份对华政策文件,要求与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2003年10月,中国政府第一次制订并公布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欧盟的政策。一、欧盟是中

5、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我国与欧盟自从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资料表明,1975年双方的贸易总额仅为亿美元,而年则达到亿美元,年间增长了倍。欧盟对我国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到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额近亿美元。但是相对而言,双边贸易总体规模尚不大,欧盟个成员国的贸易总额仍低于美国和日本。2002年中欧双边贸易已达867亿美元。2003年1至9月,已超过890亿美元,同比超过4成。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居日本、美国之后,中国香港之前。欧盟来华投资热情高涨。尽管投资项目数和合同外资额排在香港地区、日本、美国、韩国之后列第五位,但其对华直接投资的项目呈现出平均规

6、模大、资金到位率高、技术含量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等特点。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西太平洋石化、法国家乐福、德国利渤海尔、瑞典爱立信等项目,都是中国与欧盟的成功合作。此外,中国从欧盟技术引进力度加大。欧盟国家成为中国引进技术、设备的最大供应者。二、欧盟一体化进程下中国与欧盟经贸合作的前景欧盟设想在世纪中期,把欧洲经济区扩展到东欧和南欧的周边国家,把欧洲建成“全欧洲经济联盟”;2003年5月,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10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新成员国。毫无疑问,一个新的扩大了的欧盟将会成为商机无限的乐土。新欧盟人口将由现在的亿增加至亿,整体规模将与

7、美国不相上下。如此规模的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的。欧盟扩大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这些新成员国关税税率的降低。目前,新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均普遍较欧盟为高。例如,波兰及匈牙利对非农产品实施的平均进口关税,分别为和,而欧盟的平均水平只有。关税的降低,无疑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对中国企业而言,因入盟关税调降而特别受惠的产品包括钟表、玩具、游戏、运动用品和人造首饰,因为欧盟对这些产品实施的关税均在5以下。而东欧各国征收的税率却较高。以10国中最大的波兰为例,该国的手表关税高达2035,人造首饰的税率也高达21。显而易见,东欧国家入盟后调低关税,将有助于中国产品扩大销路。在加入欧盟后,只要根据

8、欧盟标准获得认证的中国产品,就会在新成员国得到认可。此举并不仅限于电子及电器产品,还包括其它多类消费品和食品。技术标准的统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但也会有助于中国企业拓展新成员国的市场,更因产品可以同时在西欧和东欧市场销售而取得更大的规模效益。欧盟的扩大,还意味着中国可以从更多的国家获得普惠制待遇。普惠制即“普遍优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普惠制项下的出口产品关税平均要比最惠国税率低约1/3左右。目前,欧盟15国均属于给惠国,而新成员国中只有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3国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欧盟扩大后,所有新

9、成员国都将给予中国出口的制成品、半制成品普惠制待遇,这对中国企业享受关税优待、扩大出口、提高出口效益有一定好处。特别是欧元流通后,欧元区外的资本在进入欧元区后可享受国民待遇,使资本在欧元区的转移便捷了许多,对中国企业家很有吸引力。至于中欧广大的富有魅力的旅游市场,接纳大量的欧中游客,也是可以预见的。正式源于欧盟逐步走向开放的一体化模式,尽管欧盟作为一个机制化的一体化组织在冷战之后主要采取扩大成员国的路径扩展自己的活动空间,但是它也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取向,先后制定了走向亚洲新战略和与我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文件,表现了欧盟对开展与亚洲各国关系的重视,尤其是对我国这个新兴的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的重视。

10、2003年10月30日,中欧第6次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中方提出,中欧双边贸易额到2007年力争达到1500亿美元,2013年达到2000亿美元。欧盟重申要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在上述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我们已表示: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为此,中国将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在双方的努力下,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是完全可能的。三、中国与欧盟经贸合作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面临更严技术标准欧盟的技术标准纷繁复杂,几乎涉及所有的进口产品。近年来,欧盟在抬高贸易壁垒时都比较隐蔽,往往打着技术标准、卫生检疫、环保等旗号,高筑非关税壁垒。而东

11、欧国家以往在这些方面相对比较松。但在欧盟扩大之后,新成员国也会采用欧盟标准,引入这些非关税性质的贸易限制措施。入盟后,新成员国必须采用欧盟现行的技术标准,以及有关健康和安全的规定。例如,欧盟大都要求进口产品获得“EC”标志的技术认证,这一要求也将适用于新成员国。事实上,新成员国近几年来正逐步向欧盟统一的欧洲产品条例看齐,其中包括评估机构、认证机构、标准化和市场监督等。由于中国产品的产品标准相对较低,欧盟每次修改或调整某类产品的技术标准,往往都会对中国出口产品造成比较大的冲击。随手举几个例子。欧盟不久前通过的禁止出售含偶氮染料的服装,禁止使用一批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肥,都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了不

12、小的影响。欧盟即将实施的废旧电子产品处理和化工产品条例,对中国产品的影响也非常大。据专家预测,光是废旧电子产品处理法规一项指令,就将使中国的彩电、电脑显示器等电子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减少20左右。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的对外贸易而言,欧盟的反倾销更让人头痛。目前,除了波兰对中国的袖珍打火机、鞋类及电熨斗反倾销外,大部分新成员国目前对中国产品并无类似行动。可是,新成员入盟后,均将引入欧盟的反倾销措施。要知道,中国是欧盟最大的反倾销目标。据最新统计,欧盟目前对我出口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共38起,其中反倾销案37起,保障措施案1起,涉及我五矿、化工、纺织、机电、土畜等多行业的产品。由于这些中国产品在20

13、03年5月1日后进入10个新成员国时也要缴纳同样的反倾销税,势必加大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甚至会导致一些中国产品被迫退出中东欧市场。与中东欧等国签署的双边贸易协议将失去效力欧盟扩大,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中国此前与中东欧等国签署的双边贸易协议将失去效力。为推动双边贸易发展,中国与许多中东欧国家签署了互利互惠的双边贸易协议。这些协议在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将自动失效,肯定对中国企业有些不利影响。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中东欧国家比较接近,竞争性强。特别是近年来,西欧国家为利用东欧廉价的劳动力、东西欧地理接近等优势,大量到东欧国家投资设厂,更加剧了中东欧国家在工业制成品方面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更让人担心

14、的是,由于中东欧国家竞争力还相对较弱,一旦入盟,他们将为了自身的利益,推动扩大后的欧盟对非成员国产品进口设置更多障碍,中国还可能成为主要的受害者。欧盟内部整体与成员国局部的不协调中国与欧盟发展经贸关系与中国与其他单一国家发生经贸关系有很大不同。中国不仅要面对欧盟统一的贸易政策,而且也要面对欧盟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欧盟作为区域性贸易集团,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产品和中国的出口产品较类似,因此,中国出口欧盟的产品份额就可能在欧盟内部被消化掉,从而制约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与此同时,欧盟成员国在进口时通常采用欧盟统一固定的规则,而出口时则倾向于采用各成员国较灵活的规则,从

15、而达到扩大出口、保护本国市场的作用。这对中国来说,势必会提高进入欧盟市场的成本。四、对策与建议在贸易补偿谈判方面,各行业协会应发挥作用欧盟的扩大,即意味着欧盟这一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的扩大。而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成员,对第三方实行的关税与其他贸易法规,总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前的水平。这也意味着,如果欧盟扩大对中国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有权要求欧盟进行补偿。目前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已经与欧盟就贸易补偿问题展开了谈判。中国商务部也已经加入到这一行列。不过,欧盟贸易总司的有关官员表示,欧盟愿意与中方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但认为欧盟扩大对中国企业总体上将产生积极

16、影响,欧盟无须进行补偿,除非中方的观点能得到证实。由于中国是首次与别的贸易集团进行贸易补偿谈判,在谈判经验、应涉及的领域和材料准备,特别是各种贸易数据的准备方面都有一些不足。中国在对外贸易谈判方面还需与国际社会接轨,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各种行业协会的作用。贸易谈判涉及面极广,作为政府部门的商务部肯定要发挥牵头作用。但一个有效运作的行业协会实际上更加了解本行业的进出口情况,因为这牵扯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在欧美国家,行业协会在维护本行业利益,制定相关法规,影响政府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惜的是,中国目前的行业协会很多属于准政府部门,并非企业自发自愿组成,能发挥的作用也就相当有限。因此中国的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实施贸易与投资互动战略在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欧盟处于逆差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