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二单元.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51031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上第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上第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上第二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上第二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第二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二单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伟大的出征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教学难点: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教学切入点:为什么称这次出征是伟大的出征?教学阅读点: “深秋的大漠为英雄送行。”“总指挥同志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1、谈话激情:同学们,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请看这一幅幅令人激动的

2、镜头2、板书课题,初读感知。读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读通顺,读正确,并自学生字新词,同时思考:课文围绕着“伟大的出征”,是怎样一步一步写下来的?(见“课文说明”中文章的划分;见“要点提示”的“识字写字”的强调。)读了课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自由表达。3、围绕“伟大”,静心读思。再读课文,静心自学。联系上下文,联系搜集的资料,联系自己的耳闻目睹,把你认为能表达“伟大”的词句划一划,圈一圈,想一想,作作批注。(要给足学生自学感悟的时间。) 二、走近人物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

3、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2)、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

4、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4)

5、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6、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5)、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

7、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

8、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

9、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领会可从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如: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同学们课

10、后还应反复的诵读、细细的品味。六、课后学习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要写出场面的特点;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小结语: 今天,我们一块重温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次壮举成功了,我们中国从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让我们同英雄杨利伟一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礼吧!(在“歌曲五星红旗”的嘹亮的歌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生同唱歌曲五星红旗结束。作业设计:描写一个场面,要求:要写出场面的特点;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等待送行庄严出征站满 从容稳健的步伐 激动 洪亮的报告声 (果断、从容、)渴望 标

11、准的军礼爱国的情怀5、北京欢迎你教学目标1、 学习10个生字,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格式。2、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充满激情的演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并说说自己将为3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做些什么。教学重点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陈述了哪些内容,感受爱国情怀。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切入点: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最理想的城市?教学阅读点:课文第五小节,第九小节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奥运会的资料,简单了解北京申奥的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

12、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提到奥运,你想到了什么?小结:奥运精神,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是勇于奉献,甘于寂寞;是更更快更强,自信自强自尊!参加奥运,取胜奥是多少人的梦想,我们都一一实现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可惜,举办奥运,多次与中国擦肩。终于,2001年7月13日,是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的梦实现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聆听申奥代表团的代表杨澜申奥的陈述吧!板书课题二 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 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没有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多练练。2 自学生字新词,看看课文陈述了哪些内容?每个内容能用一句话概括吗?(中国拥有自己的体育传统,北京有许

13、多精彩纷呈的事情和友善的人民;我们的文化计划。)小结:看来,整个陈述词是条理清楚,有详有略的按总分总的顺序陈述,我们读起来感到很清晰。3 再浏览全文,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呢? 引导读最后一段“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抓住关键词:“神奇”,这块土地怎样神奇呢?我们得联系上下文读书,大量的资料,真正读懂这个“神奇”。认真读文章吧!三 重点研读,交流分享1 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呢?请再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准备和大家交流感受。(完成课后第二题)2 全班交流分享重点交流A 课文第5自然段1)整体感知:读这一段话,看看它写了哪些内容?2)再读这一段,看看有哪些句子写出了“精彩纷

14、呈”呢?3)咱们班有同学去过北京吗?当你看到这一切时,是怎样的心情?可以让我们分享一下吗?4)我们再现一下北京的气派与美丽,谁愿意为她解说?你准备带着什么样的情感解说呢?(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相机评价。)5)读描写北京人的句子,看看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的眼前能够出现奥运会期间,北京人热情待客的各种镜头吗?看谁的想象能力最丰富。6)现在,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北京人吗?(热情,好客,友善识大体,顾大局,)那又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文字,向客人介绍北京人呢?B 课文610自然段1)整体感知:读一读这部分,请你找找,这一部分中有几个“将”字,把它圈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几个“将”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15、2)大家再自由读这些句子。请7人读7个“将”带出的内容,把这一“文化计划”呈现在大家面前。3)当我们一遍一遍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哪些词句渐渐地跳了出来,让你感到特别重要?当然,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相机完成课后第三题。同学之间还可以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自由谈自己的理解。)4)这一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组织和指导朗读,教师激励。5)再读读第10段,看看这段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一种什么感情呢?扣住“实在是难以”“只不过”“而已”“仅仅是”“一部分”等词语,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遗憾,更读出作者的骄傲与自豪。6)如此短的时间实在是难以完整地展现我们的北京,展现我们的文化计划呀!那么,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还能向各国友人介绍中国的,北京的哪些特点?介绍我们还将有做哪些做法呢?(想象拓展延伸)C 课文最后一部分1) 读“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相信现在,你一定能如数家珍地总结这“神奇”了!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总结一下吗?2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