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50669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 教学内容: 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事物,经受熟悉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奇怪心,获得运用已有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四折是非常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六折是非常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七五折是非常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由于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夫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

2、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非常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非常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学问。 3、练习:将以下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 )%; 四成五=( )%; 七成二=( )%。 (二)教学例2 1、出例如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3、,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状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约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依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稳固练习 1、三成=( )%; 五成六=( )%; 八成三=( )%;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由于受到天气灾难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

4、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削减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试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6-58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

5、理解图形按肯定的比进展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肯定的比,将一些简洁图形进展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按肯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预备】多媒体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应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 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学生尝试独立求比例尺。 (2)汇报沟通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求比例尺。 (1)怎样求一

6、幅图的比例尺? 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2)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比例尺是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1:500000)或(线段比例尺) 2、求实际距离。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0c,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2)学生尝试独立列比例解答。 (3)汇报沟通 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厘米。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觉得在求实际距离时要留意什么问题? 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3、求图上距离 (1)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

7、操场,你会画操场的平面图吗? (2)学生尝试画操场的平面图。 (3)汇报沟通 你是怎么画的?【依据图纸大小确定比例尺,可以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线段比例尺,依据所确定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再画图,画图后还要标上比例尺。】 三、稳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练习八第1题求比例尺。 2、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3、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四、共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

8、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设备: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沟通 谈话:同学们,刚刚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日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四周有许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状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剧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

9、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刚的话题连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详细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现沟通。 2熟悉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刚,有同学在6

10、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全都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熟悉的许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沟通、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熟悉。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同桌沟通。 全班沟通。依据学生

11、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识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熟悉“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局部城市的气温状况(出示)。 哈尔滨: 15 3 北京: 5 5 深圳: 12 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出示

12、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协作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熟悉。 请学生观看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觉? 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假如过去我们所熟悉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日我们可以对“数”进展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新学问?熟悉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日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依据学生的答复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熟悉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进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熟悉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