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50441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公斤的结识第一学时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对轻重感知的基本,安排公斤的学习,为后来进一步学习其她质量单位奠定基本。本课是这一单元第一学时,教材先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称重物体轻重的必要性,再结识多种各样的称,引出计量单位公斤,然后通过观测称面和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结识并感受1公斤。教材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多种实际观测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公斤的结识。最后教材结合结识公斤,在“你懂得吗?”栏目中,简介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二)学生分析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她们活泼好学,乐于思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她们毕

2、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课本中所波及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让知识多层次多方面的展示于学生面前。(三)条件分析运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让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学到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从中受到启发。(四)小结新课程觉得,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运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每一种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学生一方面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的人”“关系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学生是“世界背景中

3、的人”。 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伙、探究、展示的平台。课堂是新结识的生长点,新激情的鼓动器,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出课堂。因此,本课公斤的结识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明性的使用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测、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伙。二、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措施。2.能力目的: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深刻感受并结识质量单位公斤,初步建立公斤的质量

4、观念。3.情感目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她人合伙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时间生活中感受1公斤物体的轻重,结识公斤。5.教学难点:建立公斤的质量观念。三、教学准备1.认真写好本课的教案。2.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结识秤(1)多媒体课件演示红枣和膨化食物争论的情境。谈话:小朋友,今天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她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究竟她们谁重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措施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措施,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

5、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有所体验,教师以此为基本通过播放las动画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情感,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学习新知、操作体验、结识公斤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学生活动,交流称的成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1”,究竟是1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同窗们仔细观测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2.观测秤面,结识公斤。学生观测秤面,

6、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kg和1、2、4等数字刻度)提问:同窗们,你们懂得kg表达什么吗?简介公斤的符号:kg,板书:公斤(g)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达这个物体重公斤,如果指着,就是重2公斤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公斤的概念。谈话:我们已经结识了秤,也懂得了表达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公斤做单位,你们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成果。指名回答一袋红枣的重量,再次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公斤有多重。在掂一掂一袋膨化食品有无公斤重,用秤称一称膨化食品,看一看膨化食品的重量够不够1公斤。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公斤。小组活动:分工合伙,轮流实践,交

7、流体验。活动一:称出1公斤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公斤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小组合伙称出1公斤大米。(2) 公斤究竟有多重呢?人们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3) 学生活动。活动二:称出1公斤鸡蛋。先估一估大概有多少个重1公斤,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1)小组合伙称出1公斤鸡蛋。(2)学生伦理拎一拎鸡蛋并估计她的重量。(3)小组合伙数一数1公斤鸡蛋大概有多少个。想一想:同样1公斤的鸡蛋,为什么各组数出的个数略有差别?(4)进一步结识和明确整公斤数。谈话:1公斤鸡蛋大概个,照这样下去,2公斤鸡蛋大概有几种?同窗们,你能称出2公斤大米或鸡蛋吗?【设计意

8、图:在初步感知公斤的基本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的重量,感受1公斤的重量的大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种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渐丰富对1公斤的感知,使她们真正感受到1公斤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公斤数,深化对公斤的结识,加快概念的理解。】三、拓展练习、完善体验1、“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显示盐水鸭和大米图片(1)学生观测后交流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2)提问:同窗们,你们懂得什么是净含量吗?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公斤,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当是5公斤,还是比5公斤多?为什么?、“想想做做”第题。(1)学生观测秤面说

9、出多种蔬菜的重量。(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看出称面上所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据刚刚说出饿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3、多媒体播放课本上“你懂得吗”的内容。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测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上“大概”二字?你能说出两种水果大概各重多少公斤吗? 指名回答。5、“想想做做”第题。多媒体显示图片,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解答,并全班订正改错。【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趣味性强,将静态信息动态化,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又寓于安全教育与数学活动中,密切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又助于进一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

10、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每个人身边。同步也使学生拓展了知识面,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里,教师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某些调节,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 c- % 6 L26 6W Ts& e#q 仅通过课堂40分钟的结识和感知,学生对公斤和克的结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在课后还需要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结识身边常用物品的重量,从而结识公斤和克。我让学生自己周末到商店里看一看,掂一掂一公斤物品的重量;周末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公斤,再协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公斤重的物品。()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公斤。(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公斤,再协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公斤的物品。设计意图: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五、板书设计公斤的结识重量单位:克、斤公斤(k ) 1公斤=1kg公斤 g 又叫公斤16个鸡蛋大概重1公斤。设计意图: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板书的设计,对美的营造,使本节课内容形象的体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富有感性和亲和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