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三.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50411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三.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炀帝,一个来自巍峨高山的寓言故事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三 李树明撰 一 拜读二十四史,观资治通鉴,看中国皇帝全书之类,很容易使人想起一串串“猴子捞月”的因果故事。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猴子捞月有失荒唐可笑,但帝王捞月则目不忍睹,尤其是隋炀帝。然而,每一位皇帝都想成就有道明君的事业,隋炀帝亦不例其外。公元六百零四年七月十三日高祖隋文帝驾崩于大宝殿,七月二十一日发丧,隋炀帝登基仁寿宫,次年改元,号“大业”。时年,隋炀帝三十六岁。隋炀帝即位四个月,就有诏书言: 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叙。若使天意不变,施化何以成四时,人事不易,为政何以厘百姓!易不云乎:“通其变,使民不倦”;“变则通,

2、通则久。”“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朕又闻之,安安而能迁,民用丕变。是故姬邑两周,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汤后之业。若不因人顺天,功业见乎变,爱人治国者可不谓欤!(隋书炀帝)于是, 隋炀帝身怀恢弘治国抱负,努力付诸实践。在驭御华夏十四年时间里,他那一个又一个空前绝后的举措,对后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置身于中国大历史背景下观察隋炀帝。他不同于一般帝王的特色,应该是雄武出众以及在帝国相对平安且优越物质和精神条件下那不平常的政治才能。即位初始,便开创进士科,从而使科举制度得以完善并成定制,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止于一九零五年,一直是中央政府选拔干部的主要途径。隋炀帝改制律新

3、,修改大业律;兴建学校,恢复乃父一度取消的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和州县学;搜遗书,于洛阳观文殿建构精致书库,其幔帐、书橱及书库门皆能自动关闭,藏书以甲乙丙丁为目,分统经、史、子、集四类,后世藏书四部分类法以此为始隋炀帝如此整理古书典籍措施、方法,对中国文化贡献之大应该予以肯定。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仅仅费时六年就足以与秦万里长城相争辉。滔滔大运河,一泻两千五百公里,培育起了后世中国千余年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丰厚了中国文化积淀这亦是无可否认隋炀帝之功。表现其争霸天下的雄武之心,历史多有记载。资治通鉴隋纪五记:公元六百零八年,派常骏为首的官方使团赴东南亚至赤

4、土(今泰国境内),赤土王派使者以三十艘船恭迎,进用金锁链缆常骏坐船,“泛海百余日,入境月余,乃至其都。其王居处器用,穷极华丽,待使者礼亦厚,遣其子那邪迦随骏入贡。”是为中国官方使团首次通“绝域”赤土。隋书东夷倭国记:隋炀帝于六百零八年任命林文郎、斐世清等出使日本,刚至其边境,就有“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行走十日,又有“二百馀骑郊劳”恭候。当时的日本国王为接待大隋使节还新建了宾馆,其隆重情形可以想象。可以说,中国官方使团赴日之先河由隋炀帝开启。资治通鉴隋纪五记:公元六百零九年,杨广巡至燕支山,以“中原富有”之计,吸引了二十七国使者同时朝觐,皆“谒于道左”。不凭借任何武力一时间征服西域二十

5、七国,这的确令历代帝王汗颜。大隋帝国的国际影响力,由此管窥。资治通鉴隋纪五记:“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摘掉帝王冠冕,从“平常人”角度察之,隋炀帝杨广可谓才华横溢。隋炀帝杨广才学颇高,文以“文辞奥博”名闻(唐太宗评语,资治通鉴唐纪八),诗以绮艳美丽、柔曼动人而著称。史学大家黄仁宇先生论言:“隋炀帝杨广,天赋甚高,文笔华美,胸襟抱负不凡,也带有创造性格。这些长处,虽批判他的人也无法否认。”(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第90页;黄仁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北京版)其文章有手诏劳杨素、劝学诏、与释

6、智顗书等存世;诗有“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等流传(中国皇帝全书隋炀帝诗文选,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版;下同)。隋炀帝杨广曾创作过两首春江花月夜。其一云:“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其二曰:“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此诗直接影响了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创作出不朽诗篇春江花月夜,因此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公元六百零八年九月,隋炀帝杨广征召天下鹰师,“悉集东京,至者万余人”;公元六百一十年一月,因西域酋长毕集洛阳,诏令于端门大演百戏,“天下

7、奇伎异艺毕集”,“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近两万人,“声闻数十里”,灯火烛光天地,“终月而罢”元宵节始盛于此(隋书炀帝、资治通鉴隋纪五)。另外,杨广命宇文恺等造能容百人、下装轮轴可以行走的“飞行殿”,以及龙舟、迷楼等等亦皆属千古奇绝。隋书炀帝称:“上美姿仪,少慧敏。”隋炀帝杨广可谓“才貌双全,文武全才”,因此后世有人写诗感慨:“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隋炀帝终年五十岁,不是自杀,亦非亡命于“敌军”之手,而是为恩宠“群小”(身边亲近随从)残害。资治通鉴唐纪一撰有隋炀帝遇害一事,基本情节如下:宇文化及聚众反叛,隋炀帝被“群小”持刀逼入内殿。隋炀帝感叹而问

8、:“我有何罪,你们竟然这样对待我?”叛贼马文举说:“皇上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则勤于征战,内则奢侈荒淫无度。使得那些年轻力壮者皆亡命于战场,老弱妇幼死了都没人埋;老百姓失业,盗贼蜂起皇上还专门任用巧言谄媚小人,粉饰太平,拒绝忠言这怎么能说是无罪?”隋炀帝说:“我实在是有负于天下老百姓的!可是,至于你们我让你们享受荣华富贵至极,你们怎么能够如此对待我?!今天这种事情,是谁带得头?”叛贼司马德戡说:“天下共恨,何止一人?”叛贼宇文化及又派封德彝前去历数隋炀帝之罪,被隋炀帝一句话就顶了回来。隋炀帝说:“你是个读书人,怎么也干这种事?”封德彝马上惭愧得涨红脸面退下。【撰者感言:封德彝老谋深算左右逢源、

9、八面玲珑、藏而不漏,虽后来自己寿终正寝,但祸及子孙。其人死后亦千年不安,多为史家所奚落谴责。如果封德彝是当今知识分子,还能够知耻惭愧而退吗?】皇帝爱子杨杲才十二岁,站在父皇身边“哇哇”大哭不止,被皇帝的“老朋友”裴虔通举刀砍杀(裴虔通乃隋炀帝当年为晋王时的亲信随从,隋炀帝称之为“故人”),鲜血溅到皇帝衣服上叛贼要砍隋炀帝,隋炀帝说:“天子之死自有其法,怎么能够用那快刀呢?拿毒酒来!”叛贼马文举等不允许,指使令狐行达强行把皇帝按在座位上。皇帝长叹一口,无奈之中解下自己的绢巾递给令狐行达,令狐行达就用绢巾把皇帝勒死了。隋炀帝懂得占卜术,喜欢说吴语。“缢杀”前,“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

10、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沈醉。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隋炀帝亦“自知必及于难”,身边备有毒药,“谓所幸诸姬曰:若贼至,汝曹当先饮之,然后我饮。”隋书炀帝记:“萧后令宫人撤床箦为棺以埋之。化及发后,右御卫将军陈稜奉梓宫于成象殿,葬吴公台下。发敛之始,容貌若生,众咸异之。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雷塘。”如此“文武全才”之杨广,如此大隋天子之隋炀帝,竟然落得如此结局,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杨柳心伤桃花断肠。尔后,唐王朝以“当仁不让”为理由,论证其取而代之的合情、合理、合法性质,在“唐吃隋粮”的丰美物质条

11、件和“死无对证”、“成者王侯,败者贼下”等特别良好精神舆论氛围下,绞尽脑汁杜撰了许许多多关于隋炀帝杨广“亡国昏君”、“独夫暴君”、“残贼天下”、“禽兽”之细节,并且其人其事一直以来遭遇一而再、再而三地过分篡改渲染,又历经近一千四百年滚雪球式演义,实在是让我们难见其实,无法看清真正的隋炀帝杨广了。因此,只能权作寓言故事视之。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不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好像是胡适老先生说过的话。 二尽管我们在千余年后,很难看清隋炀帝本来面目,但仔细观察还是能猜测得二、三:其一、毫无谦德,不得用人治国之道。在执政才能方面,

12、隋炀帝求大好空,舍弃孝亲尊师大根大本,背叛祖宗遗嘱,谁都不放在眼里,自以聪明为是,并且拒绝纳谏。薛道衡不识时务,曾呈上高祖文皇帝颂(歌颂隋炀帝父皇),没想到隋炀帝看后很不高兴,回头告诉苏威:“薛道衡极力赞美前朝,这是拿诗小雅鱼藻作讽刺。”马上就想治薛道衡罪,后来总算还是给找到个小小理由除掉了薛道衡,“天下冤之”。可是,光禄大夫郭衍劝隋炀帝五天视朝一次,并且说:“不必效法高祖,徒然劳苦。”隋炀帝就认为他很忠诚,曰:“唯有郭衍,心与朕同。”隋炀帝曾很坦白地对秘书郎虞世南说:“我性情就是不喜欢别人诤谏。假若地位声望已经显贵,可是还以诤谏求取声名,就更加令人不耐烦”(隋书卷五十七、资治通鉴隋纪六、资治

13、通鉴隋纪五)在学问才气方面,隋炀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曾经对侍臣说:“天下人都认为朕是凭借先帝余业而拥有四海,其实不然。如果让朕和那些士大夫一起参加公开考选、竞争上岗的话,朕必是第一名,当为天子!”(资治通鉴隋纪六)不具谦德,就不可能通达人情世故。不通达人情世故,何以使人?隋朝时代倭国(日本)尚处原始荒蛮之际,开皇二十年(公元六百年)曾有倭国使者来朝。高祖隋文帝派人问其国风俗,使者说:“国王把天当作哥哥,把太阳当弟弟。天不亮,国王出来听政,跏趺而坐;等到太阳出来,国王就停止处理政务,说:政务委托给我弟弟处理。”“高祖曰:此太无义理。于是训令改之。王妻号鸡弥,后宫有女六七百人。名太子为利

14、歌弥多弗利。内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德,次小德,次大仁,次小仁,次大义,次小义,次大礼,次小礼,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员无定数。有军尼一百二十人,犹中国牧宰。”时隔七年,也就是大业三年(公元六百零七年,资治通鉴记“大业四年”),倭王“遣使朝贡”。使者曰:“闻西海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其国书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等言,隋炀帝就又不高兴了,对鸿胪卿说:“蛮夷书信只要是没礼貌的,就不要再拿给我看了!”(隋书卷八十一)一个小小日本,刚刚处于教化启蒙之初,能懂什么礼貌?可是,聪明的隋炀帝却不察其情。其二、任性随意,毫无自我控制能力。隋炀帝说话非常随便,不识

15、大体。内史侍郎薛道衡文名冠绝南北,已经死了,而作为堂堂大隋皇帝仍不放过他,觉得很好玩儿,于是讥讽道:“看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著作佐郎王胄,文词为天下准则。隋炀帝曾“览而善之”,曰:“气高致远,归之于胄。”有人“屡谮之于帝,帝爱其才而不罪”。但是王胄死后,隋炀帝诵读王胄佳作,就是管不住他那张忘乎所以的大嘴,很有点得意地说:“庭草无人随意绿,你王胄还能作这样的诗句吗?”(隋书卷七十六、资治通鉴隋纪六)或许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起居官”记录在案。但你可是皇帝,言语举止得拿捏着,钉是钉铆是铆,金口玉言啊!这哪里像个大隋帝国君王说的话?很像现代化的城郊村长,一下子卖了祖宗坟地,腰间突然硬硬地膨胀起来,就找不到感觉了;或者像一不小心网上走红,出口“雷语”阵阵之“自由人”。隋炀帝酷爱游乐,可以说是达到一种疯狂病态式“游乐癖”程度。隋炀帝好玩、能玩、疯玩而目空一切,就像当今患有深度“网瘾”症一头钻进网吧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逃学孩子那样,并且还兴趣爱好广泛,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肆无忌惮。天下都是他家网吧,那里好玩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