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2-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福建专用)(解析版)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54750323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02-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福建专用)(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卷02-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福建专用)(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卷02-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福建专用)(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02-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福建专用)(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答案】C【分析】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其中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C、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此后进行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C正确;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

3、接近121,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C。2、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生物(AaBb)的一个细胞的不同分裂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基因B和b的分离一定出现在图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中C结合图甲,分析图丙细胞中2号和8号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应是B和aD图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会导致A和b的位置互换【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A、根据题图中的几个分裂时期无法判断该细胞来自雌性还是雄性,所以图甲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4、,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B、图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B和b的分离应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正常情况下)或减数第二次分类后期(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B错误;C、由图甲可推知图丙各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分别是:1、3号为a,2、4号为B,5、7号为A,6、8号为b,C错误;D、图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互换,导致等位基因A和a或B和b的位置互换,而不是非等位基因互换,D错误。故选A。3、图甲表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

5、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DNA分开B若图乙中的噬菌体被32P标记,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C图甲中的实线代表R型细菌,虚线代表S型细菌D据图甲可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答案】A【分析】(1)图甲表示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开始是R型菌较多,在小鼠体内扩增,数量上升,后被小鼠免疫系统清除,数量下降,此过程中少部分R型菌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作用下转化为S型活菌,S型活菌扩增并破坏小鼠的免疫系统,使R型菌和S型菌数量重新上升,由此可得实线表示R型菌,虚线表示S型菌;(2)观察图乙可得,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需要先吸附在细菌

6、表面,再将噬菌体DNA注入到细菌,离心前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开,密度梯度离心结果中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详解】A、观察图乙可得,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需要先吸附在细菌表面,再将噬菌体DNA注入到细菌,离心前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开,A错误;B、32P标记物质为DN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主要都被注入细菌体内,因此离心后其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很低,B正确;C、分析图甲可得,S型菌开始是数量很少,说明只有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C正确;D、分析图甲可得,S型菌开始是数量很少,说明只有部分R型菌转

7、化为S型菌,因此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D正确。故选C。4、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制作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链上的碱基T与互补链上的碱基A通过氢键连接B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DNA单链中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起来D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或b【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是磷酸,为连接五碳糖和含氮碱基(A)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a是脱氧核苷酸,b不能称为一分子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中应该是五碳糖的5端和磷酸相连,图b为五碳糖的3端和磷酸相连,不是一个核苷酸)。【详解】A、

8、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以氢键相连,因此该链上的碱基T与互补链上的碱基A通过氢键连接,A正确;B、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B正确;C、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化学键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C正确;D、据图可知,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b不是(一个核苷酸分子中应该是五碳糖的5端和磷酸相连,图b为五碳糖的3端和磷酸相连,不是一个核苷酸),D错误。故选D。5、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表观遗传现象是因为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同一蜂群中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

9、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C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A【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详解】A、表观遗传中DNA的碱基序列不发生变化,A错误;B、同一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是由于基因表达不同导致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变化,即该现象的发生与表观遗传有关,B正确;C、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该基因无法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抑制了基因的转录,最终抑制基因的表达,C

10、正确;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可以影响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A。6、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c-myc、p16等基因的异常改变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生。其中,c-myc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其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c-myc基因、p16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会导致基因突变B推测c-myc基因是原癌基因,p16基因是抑癌基因Cc-myc基因和p16基因在健康人的基因组中也存在D推测结肠癌患者体内的p16基因一定呈高表达状态【答案】D【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

11、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据此可推测c-myc基因、p16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会导致基因突变,A正确;B、由题意可知,c-myc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因此c-myc基因是原癌基因,p16基因是抑癌基因,B正确;C、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因此c-myc基因和p16基因在健康人的基因组中也存在,C正确;D、题

12、意显示,c-myc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其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据此可推测结肠癌患者体内的c-myc基因呈过度表达状态。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可推测结肠癌患者体内的p16基因表达较低,D错误。故选D。7、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和籼稻两个品种。与籼稻相比,粳稻的bZIP73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变,但是存在1个位点的氨基酸差异,从而增强了其对低温的耐受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粳稻和籼稻宜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推广种植B粳稻和籼稻的bZIP7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C指导粳稻和籼稻的bZIP73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bZIP73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差异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

13、失导致的【答案】D【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即所有的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随机性,即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一个DNA分子中,DNA分子任何部位;不定向性,即基因可以向任意方向突变;低频性等。【详解】A、生物的生存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与籼稻相比,粳稻增强了对低温的耐受性,故粳稻和籼稻宜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推广种植,A正确;B、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与籼稻相比,粳稻的bZIP73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变,但是存在1个位点的氨基酸差异,据此推测粳稻和籼稻的bZI

14、P7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B正确;C、粳稻和籼稻属于相对性状,指导粳稻和籼稻的bZIP73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正确;D、因为与粒稻相比,粳稻的bZIP73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相同,但是存在1个位点的氨基酸的差异,所以不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的,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合理的是()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发病率,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研究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答案】D【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

15、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猫叫综合征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调查,A错误;B、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往往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C、研究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错误;D、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正确。故选D。9、通过测定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化学结构,发现它们都含有104个氨基酸,序列相似但有差别。下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又恰好与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相对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狗鸡响尾蛇金枪鱼天蚕蛾酵母菌氨基酸差异/个01111314213144A猕猴和狗存在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有差异B人与黑猩猩的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