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怀自成高格.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503078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情怀自成高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情怀自成高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情怀自成高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情怀自成高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情怀自成高格.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情怀自成高格读给教师的建议百色市逸夫小学梁铁源暑假里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犹如再一次游历在教育教学的名山大川,美妙而难忘。一百条建议,仿佛一百次梦回教育教学的故乡,既熟悉又陌生,既庆幸又遗憾,既迫不及待又静心沉稳。然而读完全书,闭目沉思,浮现在眼前的却不是什么特别的景象,而是一群孩子向你翩然而来:幸福洋溢,目眸清澈,美好而充实地生活在校园里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样一本主题如此严肃的书,居然还能给一个重读的人带来如此诗意的遐想,如此澎湃的激情。这是一个教育者一生的传奇经历,这是一个校长一生的不倦追寻,这是一个教师集体几十年的孜孜探索。对,是因为情怀,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理想的无上情怀。

2、 一字一字寻觅,一行一行搜索,一页一页感悟,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理想的无上情怀在我心里渐渐汇成了三个特别耀眼、特别厚重而又特别平凡的关键词:读书、思考、探索。簇书,像呼吸一样自然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对于教师要像呼吸一样自然。因为“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也许你会说哪个老师没在读书?我起初也这么认为。可是问问自己是否“每日不间断”地“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读呢?是任凭兴趣、随心所欲的

3、消遣阅读,还是术有专攻、完善知识结构的“功利”阅读?其实教师读书自有法门。纵观于永正、薛法根、窦桂梅、王裕舟等大家的成长经历,他们所以优秀,是因为都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任何一个板块知识的欠缺都必将影响和制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深化和发展,必将影响学生智力生活的境界和性质。不读书如何成长?不读书何以为师?所以,躬身自查,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读什么。既要读专业学术著作,也要读文学经典;既要读人物传记,也要读教育教学理论,广博而有计划,每日不怠。如此自觉、自然地读书,储藏的是专业底气、智慧灵性和精神自信。而一个有足够专业底气,富有智慧和溢满精神自

4、信的教师才可以在讲台上号令三军,引领孩子们过充实的精神生活。师者尚且如此,学生更要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对于学生也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思考,像琢玉一样用心“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总是疲于应付日常的琐事,而无暇停下忙碌的脚步审视身边出现的一个个事物。于是神经变得麻木,感觉变得迟钝。哪怕发现了什么问题,也没有小心地记录,用心去琢磨,教育工作变成了每天重复着同样事情的、枯燥乏味的差事。 2014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