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498506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有答案一、情景默写1按照要求默写(1)劝学中“_”一句,以金属的变化来表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高,而“_”一句则表明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2)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两句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孔子最赞同曾皙的话,这从“_”句话可以看出来。二、选择题2按要求选择。(1)下列诗句表现出了一年中不同的时节,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以下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

2、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算子咏梅)ABCD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语段,完成各题。老来割麦蒲楠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

3、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睛好,适合开镰。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

4、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真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样,弯不下直不起。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

5、庄稼人的作派。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六哥自言自语:他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唉,田不收,吃啥呀。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盏亮些?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

6、大多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留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棵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拃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答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一眼,如是同时冒出了一句:走吧,该

7、回了。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顺爷说:真的呀!真好。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割完的麦地,麦茬留得整齐,小风吹过,一浪浪地腾着涟漪,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4结合材料,请评析小说中塑造的顺爷和六哥这类人物形象。5有人评价这篇小说“在温暖与希望中又隐约闪现伤逝情绪”,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名

8、实的分离”一章中写道: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在一个完全固定的社会结构里不会发生这距离的,但是事实上完全固定的社会并不存在。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的变动时,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请利用本材料中相关论述分析上面这个故事。(不超过100字)。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残花唐朝李商隐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注】尖:在前或先行的。另有一解:尖即“簪”。掩关:掩门。7从题材上看,下面这首诗最不

9、可能属于的一项是()A山水诗B送别诗C伤春诗D闺怨诗8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清新流畅B深沉蕴藉C阔大悠远D绚丽飘逸9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为宝玉过生日,群芳开夜宴。行酒令射覆游戏中,香菱引李商隐残花的诗句“宝钗无日不生尘”笑说宝钗名字的出处原在唐诗上。分析曹雪芹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五、非选择类10正确解释加点字。各各竦立以听( )俾入邑庠( )11正确翻译下面的句子。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六、选择类12选出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A裘马过世家/却宾客以业诸侯B昂其直/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C东据成皋之险/蚕食诸侯D包九夷/大喜,笼归13选出下列虚词用法

10、相同的一项()A超忽而跃/而翁归B青麻头伏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C能以神卜/宰以卓异闻D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何辞为七、小阅读-课内14促织如何使作品主题鲜明深刻?请结合文章中现实与虚幻的内容进行分析。八、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二石说归有光乐者,仁之声,而生气之发也。孔子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在齐闻韶,则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考之尚书,自尧“克明峻德”,至舜“重华协于帝”,四岳、九官、十二牧,各率其职。至于蛮夷率服,若予上下草木鸟兽,至仁之泽,洋洋乎被动植矣。故曰:“虞宾在位,群后德让。”又曰:“庶尹允谐”,“鸟兽跄跄”,“凤凰来仪。”又曰:“百兽率舞。”此唐、虞太和之景象,在

11、于宇宙之间,而特形于乐。传曰:“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吕氏春秋曰:“尧命夔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舞百兽。”击石拊石,夔之所能也。百兽率舞,非夔之所能也。此唐、虞之际仁治之极也。颜子学于孔子,“三月不违仁”,而未至于化。孔子告之以为邦,而曰“乐则韶舞”,岂骤语以唐、虞之极哉?亦教之礼乐之事,使其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而歌有虞氏之风。淫声、乱色,无以奸其间。是所谓非礼勿视、听、言、动,而为仁之用达矣。虽然,由其道而舞百兽,仪凤凰,岂远也哉!冉求欲富国足民,而以礼乐俟君子。孔子所以告颜子,即冉求所以俟君子也。欲富国足民而无俟于礼乐,其敝必至于聚敛。子游能以弦歌试于区区之武城,可谓圣人之徒

12、矣。自秦以来,长人者无意于教化之事,非一世也。江夏吕侯为青浦令,政成而民颂之。侯名调音,字宗夔,又自号二石。请予为二石之说,予故推本尚书、论语之义,以达侯之志焉。【注释】被:施加。子游能以弦歌试于区区之武城:指子游做武城宰,按照孔子的教导,推行礼乐教化,把武城治理得物阜民安,秩序井然。15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B耳C矣D焉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段写法上的特点的一项是()A开宗明义B铺陈夸张C善用典故D逐层深入17第段运用说理方法极有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18吕侯请作者为自己的号“二石”写一篇说,作者却大谈礼乐治国,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合理吗?为什么?九、材料作文19

13、东坡云:山川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明人陈继儒曰: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对以上两句话,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夫子哂之吾与点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砺”“参省”“壑”“潜蛟”“嫠”“哂”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2A【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理解诗句内容,根据表现的时节顺序进行排列;然后翻译诗句,结合标题、意象或关键词语等提示信息明确其所表现的时

14、节;最后根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句大意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根据意象特征可知,诗中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所以时节是早春。句大意是: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通过“清圆的荷叶”这一意象,可知所写时节为夏季。句大意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根据“春”“飞花”“寒食”等内容可知所写时令为暮春。句大意是: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结合意象“梅”及报春的内容可知,所写时令为冬末。故选A。3(1)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刻画了麦子成熟时刻的丰收画卷;(2)运用拟人修辞,传达出农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庄稼的深厚感情。4顺爷和六哥是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他们年事已高乘着星露割麦,麦子“长得厚实”和“麦茬留得整齐”,表现出勤劳质朴、善于耕种、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他们留乡精心耕种,不愿离开土地远行,表现出珍视土地、守护土地的农民形象。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赚钱,只剩下顺爷、六哥留守乡村,表现出年老孤独的形象。5温暖希望:小说中顺爷和六哥眷恋故土,珍视土地、勤劳质朴、乐于助人,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