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十四中莫琴琴大纲与新课标人教版《荷塘月色》的教学定位比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4983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十四中莫琴琴大纲与新课标人教版《荷塘月色》的教学定位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南宁十四中莫琴琴大纲与新课标人教版《荷塘月色》的教学定位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南宁十四中莫琴琴大纲与新课标人教版《荷塘月色》的教学定位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宁十四中莫琴琴大纲与新课标人教版《荷塘月色》的教学定位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十四中莫琴琴大纲与新课标人教版《荷塘月色》的教学定位比较.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纲与新课标人教版荷塘月色的教学定位比较南宁十四中 莫琴琴摘 要:大纲人教版和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对荷塘月色的单元要求有些差异,对比研究后,教师对教学的定位应有所改变,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教材,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荷塘月色 教材版本 教学定位 差异比较荷塘月色在大纲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单元,教学要求是:抒情散文重在抒情。将这种情诉诸于文字往往不是直露无遗的,而是通过精巧、绵密的构思,富有华彩或哲理性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深婉迂曲而又自然而然的表现的。这种情,打上了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中留下的痕迹,具有社会性

2、、时代性。 本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编排在必修二的第1单元里,教学要求是: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认识能够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就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

3、的语句,不妨做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经比较,二者存在些差异:一、关注文本阅读,品味与鉴赏语言依然是散文教学的重点。大纲版:“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新课标版:“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相比较而言,新课标的要求更具体,更细致,并且提供了教与学的方法指导,操作更强。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诵读。 因此,我们上新课标教材时,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定位-注重审美,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充沛的感情去

4、读课文,品味美景美情,获得充分的美的享受。基于此,品味与鉴赏语言这一块,就可以放在课前预习:布置学生自由诵读,准确的把握字音、停顿、重音以及感情,把文中精彩的语句圈点批注,并写下心得。课堂上:通过呈现学生的优秀作业,再请其他同学相互进行补充、点评的形式来完成,之后,老师再点拨。也许,学生几乎都能画出来。例如:第四段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然而,他们却很难具体说出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说不出所以然。这时,就需要老师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去想象,将月色下的荷塘那种朦胧、静谧的美,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第五段学生也可能用笔画得出所用动词;且能说出各自对应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作替换,“泻”(流、淌、射、照

5、)、“浮”(笼、罩)、“洗”(沾、蘸、涮)、“笼”(罩、扣)、“画”(描、绘、写)等。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品读、内化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师只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意境:朦胧、淡雅、宁静。将一个个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画面在眼前浮现,尽可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而不要用任何图片、声音、动画、视屏等多媒体来代替的,让他们尽情地感受文章景色的朦胧美,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内容熟悉了,再通过语言艺术与绘画艺术转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荷塘月色”、“月下荷塘”的意境。接下来,要求学生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描述文中的景物,引导学生理清“月下的荷塘”这一段由远及

6、近,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并抓住“塘上的月色”这一段中精确而传神的动词,可以让学生尝试模拟微电影,把这些画面拍出来。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文章主体部分内容的熟悉及掌握程度,也是一个回顾、梳理、巩固的过程,并将阅读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审美品味和精神品质,对文本的美进行了创见性的评价。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形成圈点、批注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只能够从表面上、局部上对文章进行分析品味,缺少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理解和鉴赏的意识,就会出现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逻辑结构混乱、描写不到位、词语贫乏,缺乏文采,语言缺少表现力和张力等。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内阅读时有意识的去培养,从品味名家名篇的优美语言中领悟语

7、言锤炼的方法要领,并融进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递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文本有真正的对话,营造一个个性化的阅读世界。 二、体会情感,挖掘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依然是散文鉴赏难点。大纲版:“打上了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中留下的痕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新课标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认识能够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相比较而言,在对文本中“我”的用情方面,大纲版教材强调知人论世,还原文章的写作实况,而新课标教材更注重人文性。在教学新课标版本时,可将教学内容重新定位-体悟朱自清的心与性。翻开众多的备课上课资料,几乎都将写作背景放在品读的

8、开头,几乎都将时代性、社会性大肆渲染:“这几天心理不宁静”就是因为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作者对政治环境不满,但无力改变。内心抑郁,想起荷塘,是为了寻求解脱其实,只要多读几遍文本,从语言到内容到情感,去读、去品、去悟,在对语言艺术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层,也就是说,从语言表现形式走向作者的情感世界,着力去探求文本的情感体验、自由思想、主体精神的建构,就会退化了这种政治性,从而浓饰情感性,赋予它新的内涵与阐释,s收获这部文学经典给当代人文精神所带来的启示,进而收获阅读。在一封信里一开头朱自清就表达了对于“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的生活的不安:“我想

9、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这种“战栗”既包含了对放弃了社会“责任”的负罪感,又来自过于狭窄的个人天地将导致生命的枯竭的危机感。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在矛盾构成了他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我”由“不宁静”而出游,寻找“宁静”便是这种深藏于内心隐秘之处的意识的外化,寻找放大了精神的故乡,让信仰和精神呈现。作者是努力在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进入自己所创造的语境,悖理欲情,体现自己的美学与精神。面对异化的自己,作者选择“出走”,去宁静优美的景色中去调适自己的心态,找回“宁静的自己”。这原本就是一种日常的心态,是每个人对真实生活的感受和表

10、达,是感悟生活与热爱生活的真实场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搬用一般文本解读的现成结论,一定要进行“教学文本解读”,去调整教学定位:体味作者的体验,做出个性化的解读,从而让学生成为对生活怀有感悟和热爱的人。 至于文中大量篇幅的南唐采莲赋和西洲曲,可以让学生比较两幅画面的情景:前者是热闹的,后者是静赏的。他笔下的荷塘与采莲赋、西洲曲所写的荷塘对比,少了温柔妩媚的江南少年女子,少了她们轻松自由欢快的采莲生活,少了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在苦闷、忧愁、烦躁、困惑时,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和西洲曲,开辟了一个与前文孤寂幽静相反的热闹欢快的境界,一实一虚,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更能真切的领会第四段美景描写中的“美

11、人意识”,折射出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否定,以及对无忧无虑、自由幸福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江南”是理想的家园,是理想的精神境界,作者在“出世”和“入世”的双重人生中转换,在虚拟中实现了的自我的写照。虽最终回到现实世界之中,依然不宁静,但他的精神世界却经过了一次跋涉,一次洗礼,会用更强大的内心力量去面对现实世界。正如他的散文集温静人生中一句:以出世的心情来做入世的事情。 以往,很多的老师都对此略讲,其实这正是一个教学的难点。为此,新课标在 “研讨与练习”里,还有郁达夫、杨昌江、佘树森、余光中等人对朱自清散文的评论与争鸣。如果教师借助自己的“眼力”,能在课堂引领学生打开多扇窗户,让学生的感悟和教师更高层次的点播补充相结合的课堂模式生成,帮助学生看到文章更高层次的美,开阔视野,启发思考,经典文章才能永远散发出熠熠的光彩。参考文献: 莫琴琴 人文精神在荷塘月色中的建构载语文教学通讯2009,1 A杨 朴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载文学评论J2004,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