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49727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青山不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6、青山不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6、青山不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青山不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青山不老.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导入。今天很难得,有这么多老师走进我们的课堂,聆听我们的学习,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谁愿意用你的朗读送给大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朗读第一自然段。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听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师:同学们,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出示图片)在这令人吃惊的变化背后,凝聚着一位老人毕生的心血。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三、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读记文中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这一人物形象。四、预习检测。 荡漾 肆虐 盘踞 淤泥 奇

2、迹(什么是奇迹?我们课本中也有奇迹,你能找到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五、第一次先学后教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自学4分钟后组内交流3分钟,7分钟后比哪个小组的表现最出色。)2、抓“奇迹”。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就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看树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

3、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3、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大环境”险恶。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师引读:(15年啊,老人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师: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岁的老人去坚持下来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那么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小环境”艰苦(学生回答。读第

4、三自然段)师: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周围多岁的老人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年啊,老人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绿化了条沟,造了条防风林带,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孩子们,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小结: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汉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出来了,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齐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六、第二次先学后教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1、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细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

5、(1)、为什么作者会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找到相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2、青山是不会老的。师:是啊,人会老去,但改造的青山却不会老,它会越来越旺盛,也会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2、 老人。不怕艰辛,不怕困难、改造山林、植树造林、改造家园3、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七、背诵背环保格言。(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八、延伸。 这个故事对身在陕北的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