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487428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南徐新城幼儿园 2012.9.13读书,是人生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方法的书,是“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晶。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总是骄傲自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书作者深刻剖析了中国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可以说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开创了新的思路。而且,这不光是适合广大育人树人的教育工作

2、者的书,更是适合所有父母的一本书籍。她提倡的新式教育,不是光教不育,而是教师应该为孩子搭建一个平台,这种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构,让孩子发辉创造性思维。通过一系列探索行为,自己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而不是教师硬性地把知识灌输到孩子的大脑内。这样传统教育下出来的孩子没有创造性思维,有些评论家提到:李跃儿说,中国的孩子要论学习成绩及知识面的广在全世界排名前十,但是再过十年,那些创造性的工作领域和研究成果几乎都全是美国人,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把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都给束缚了,都给埋没了。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什么时候能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说到底还是要改变中国的现

3、行教育制度。很多中国人都在呐喊,要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但是一边是呐喊,一边还是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孩子没有幸福的童年,他们的幸福被谁拿走了?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我们一个小小的教师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李跃儿认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我们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职责,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

4、缺乏尝试的教育方法带给我们观念与现实强烈的冲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片面的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李跃儿说过“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就不如不交,不交或许会更好。”教育不得法,抽去孩子的自然属性,按照成人的想法去朔造,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毒化”,它使得孩子丧失了作为人的基础,最后只能成为“非人”。李跃儿还说过“教育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教育,一种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设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夺性的;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

5、构,掠夺性教育阻碍孩子成长,破坏孩子的内在建构。眼下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大都不能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自然属性从小被不正确的教育破坏了。比如零到六岁,被教育学家们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如果他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这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学习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强的时期。而大多数家长此时逼着孩子认字、计算,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生理生长机制不但是预先设置好的,精神的机制也是预先设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树,何时发芽、何时出土、何时抽叶、何时开花都由其

6、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还没有发展起逻辑思维的能力,如果逼着他们算算术,无疑于赶着鸭子上架,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尊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李跃儿老师认为“素质教育是爱的教育。教育者应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爱来爱孩子,同时要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将人的素质比做一棵树的话,心灵是根,精神是干,能力是枝,知识是叶。老师是什么?是种植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灵的明灯。成为老师的先决条件是爱,但只有爱心远远不够,还得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做到智慧的爱而

7、不是愚昧的爱。老师对儿童教育的价值观应该给他们发展的自由,获得了这个自由,他的敏感期就会发展得很充分,他的成长是快乐幸福的。书中所说的正面赏识教育、示弱赏识方法是我们可以经常运用到工作中的最有效的教育智慧。可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今天让孩子学音乐,明天健身、画画,提前为孩子灌输古诗、算数口诀一提到素质教育,大家想到的无非就是练舞、学琴、唱歌、绘画等与艺术有关的话题,与之相对的应试教育也自然就是学生痛苦地听老师灌,沉闷地游在题海。这能让孩子幸福吗?大人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们却很

8、少考虑。实际上这样的理解都失之偏颇,素质是指人多彩多姿的特点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李跃儿老师认为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李跃儿老师在书中讲述了现代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如何改进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悟: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