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助教案(全).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48367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助教案(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助教案(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助教案(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助教案(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助教案(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助教案(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助教案(全).doc(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还地桥镇“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 八年级物理 导学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核心能力知识结构图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框架图一、力 二、弹力 三、重力 第七章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一、牛顿和第一定律 二、二力平衡 三、摩擦力第九章压强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一、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三、物体的浮沉条件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效率 三、动能和势能四、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一、杠杆 二、滑轮 三、机械效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 -第七章 力 单元核心能力知识框架图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

2、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 3、单位:牛顿 、简称:牛、符号:N 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1)、原因: 施力物的弹性形变。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 弹性形变。弹力 3)、大小: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4)、方向 : 垂直于接触面 和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5)、作用点:物体的接触点。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 结构:挂勾,吊环,指针,刻度,弹簧。测 使用: 使用前(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力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计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

3、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看指针与 刻度盘摩擦是否过大。 使用时(1);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使拉力与测力计外壳平行。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而产生,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施力物: 地球 3、受力物: 本身 4、大小: G = mg重力 5、方向: 竖直向下 6、作用点:A、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部分,为方便可以认为集中在某一点(重心)。 B、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C、重心位置的确定: ( 规则 不规则 )( 悬挂法 ) 7、测量:用弹簧测力计第七章 力 章节核心能力知识框架图第一节 :力:

4、核心知识框架图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 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第二节:弹力:核心知识框架图 1)、原因: 施力物的弹性形变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 弹性形变弹力 3)、大小: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4)、方向 : 垂直于接触面 和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5)、作用点:物体的接触点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 结构:挂勾,吊环,指针,刻度,弹簧。测 使用: 使用前(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力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

5、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计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看指针与 刻度盘摩擦是否过大。 使用时(1);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使拉力与测力计外壳平行。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第三节:重力:核心知识框架图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而产生,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施力物: 地球 3、受力物: 本身 4、大小: G = mg重力 5、方向: 竖直向下 6、作用点:A、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部分,为方便可以认为集中在某一点(重心)。 B、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C、重心位置的确定 ( 规则 不规则

6、 )( 悬挂法 )。 7、测量:用弹簧测力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3 -7.1、力第1课时 力与力的示意图主备人刘光中审核人审核时间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流程导学内容助教(学习随笔)目标导学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情感目标: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学习重、难点:力的基本知识;力的作用效果。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第2、3页,回答下列问题:1、日常生活中:人推车、用手捏橡皮泥(学生实验:手拍打桌子,感受力)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足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

7、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1)人用力推小车, 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2)人用力拉弹簧, 对弹簧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3)起重机提重物, 对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重物。以上现象说明力的特点是:要有推、拉、提、压、击、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 对 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4、在物理学中用符号_表示力,单位是_,简称_,单位的符号是_。托起_所用的力大约是1N。5、力有如下两大作用效果:(1) ;(2) 。6、力能

8、不能看见?不能,我们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力的存在,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叫做“ ”。三、阅读课本第4面,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学中,把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2)力通常用 表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箭头的方向指向力的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箭头旁用字母表示受什么力。方法指导:1、自学课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2、对各组进行评价合作探究一、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如下探究:(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如课本图,让小铁球两次从斜面上滚下,分别在小铁球的前方、侧方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有什

9、么样的改变。二、小组讨论:1、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2、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演示实验:用磁铁靠近大头针(不要接触);现象: ;说明: 。三、请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下列探究:(1)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是否相同?(2)手握着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的内外推门,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3)找班上一位“大力士”(男生),用同样的力从门外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10、 、 和 有关。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 ”,因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个,所以我们在探究多因素影响同一物理量时,应采取 法进行探究。(4)力看不到,摸不着,为研究力方便,我们要学会如何用几何模型(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具体方法?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组内研讨、班内展示、教师点拔、小组评价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达标检测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 。2、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

1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B、力可以脱离物体存在,比如引力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D、任何一个力必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4、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5、(2012重庆)如图所示为小明拉车的情景,请画出绳子对车的拉力示意图。方法指导:1、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小组评价学(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说,你有哪些收获?对同学说,你有哪些经验?对老师说,你有哪些困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5 -7.1 力第2课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主备人刘光中审核人审核时间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流程导学内容助教策略(学习随笔)目标导学知识目标: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能力目标: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目标:在观察的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重、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第4、5页,回答下列问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 ,即 。二、情境导入:用力鼓掌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麻不麻?为什么麻了呢?方法指导:1、自学课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2、对各组进行评价合作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