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地球爷爷的手》的教学过程和反思.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48326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地球爷爷的手》的教学过程和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地球爷爷的手》的教学过程和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地球爷爷的手》的教学过程和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地球爷爷的手》的教学过程和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地球爷爷的手》的教学过程和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地球爷爷的手(第一课时)的过程和感悟备课时的思索地球爷爷的手是一个科普童话故事,通过熟透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选编本课的意图很明显,是让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激起探究科学的欲望,从而爱科学、学科学。初读这篇课文,我觉得这篇课文很难上好。因为自己的理解无法和故事内容找到契合点,产生共鸣。“地心引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深奥的科普知识,我能理性地理解它的意思却没有找到感性的内容去充实它。本来,即使对课文缺乏感觉,但凭着教学经验和技巧也能处理好这类课文。因为以往教学这类科

2、普性文章总是采用“牵一发而动其全身”的教学方式,效果还不错。思考再三,认为不能这样做,因为那样上出来的课,是为上课而上课,是对课文做题式的分析。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一点点阅读技巧和空洞的知识。无法真正让学生实现和教材的对话并实现编者编排本课的意图。我静静地坐在桌前,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诵课文,皱着眉头思索课堂上的尝试(及反思) 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我带着自己的设想,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在许多日的深思熟虑之后,我认为我能上好这堂课。一、 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在游戏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

3、更轻松、更主动。本篇课文的识字量相对较少,在本堂课的识字教学中,我联系文本注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识字,提高识字能力。一上课,我就以课文内容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内容结合课文插图来讲述)。师:小猴和小兔是好朋友,他俩在树下玩,跳啊,唱啊,真高兴!玩了一会儿,小猴说:“小兔,我请你吃桃子吧。”小兔抬头一看,它看到了什么?(树上出现了许多桃子) 学生看着满树又大又红的桃子,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喜爱之情,师巧妙引导“你们想去摘这些又大又红的桃子吗?看,桃子里还躲着一些生字娃娃呢,想摘桃子得先认识他们,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低年级的

4、学生喜欢游戏更喜欢挑战,如此邀请他们参加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激起了他们好胜性,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如在自主识字“俩”字时,有小朋友提出要给大家猜谜语,谜面“两个人在一起”,请其他小朋友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再如学习“引”字时,又有小朋友大胆展开想象说“弓”字非常厉害,把“1”都吸引过来了。”当然每一次成功的述说后我都会奖励一只“红红的桃子”。学生在如此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可谓其乐无穷。二、联系生活,引导质疑,建构学习平台。语文来源于生活。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虽

5、然还不够强,但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如果将语文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学习中的困难就比较容易克服。课文中“桃子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对于久居都市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和新奇,但如今的孩子活泼、大胆、独立,他们或从电视、书刊或从父母亲戚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考虑到这一点,我设想何不利用课件再现“桃子落地”这一现象,激起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于是,在识字教学结束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当小朋友们还沉浸在“摘桃子”带来的乐趣时,突然听到有东西落地的声音,师及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指着那些落地的桃子问:是谁摘的?学生们的情绪由最初的莫名其妙转变为疑惑不解接着又是

6、兴趣盎然。于是带着激情,带着思索去通读课文。把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并建设新知的平台,我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平时没有去思考过的现象。这样,他们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必然是主动的。学生们在课文中找到了“桃子落地”的原因“地球爷爷的”。可是在他们心中仍然充满了疑惑。“地球爷爷也有手?这双手是怎样的?地球爷爷的手大吗?会做什么事?”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是要引导他们走入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在执教过程中是这样安排的:、 (在学生质疑后,播放录音,地球爷爷的话。)学生听课文朗读后师问:

7、听了地球爷爷的话,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在课文中找到地球爷爷的话,认真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自由朗读、指名读(读正确,评价)、指导朗读。D、小组内交流读懂的E、反馈还有什么不懂的? 、 做实验打开实验袋,你看到了什么?(“桃子”和吸铁石)玩一玩这两样东西,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做实验)师小结: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吸铁石一样具有引力,而且他的引力要比吸铁石大的多,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这就是他看不见的手“地心引力”。、 齐读地球爷爷的话。在阅读“地球爷爷”的话这一段时,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研究,对地球爷爷的话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创造性地做一做“地心引力”的实验,让学生

8、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建构起学习的平台,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 走进角色,入情入境,感受阅读乐趣。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语感的熏陶。在学习“地球爷爷”的话之后,我抓住学生年龄小、爱表现的特点,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比如:请学生模仿爷爷的声音、爸爸的声音读;朗读之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带上头饰分角色读。在反复地朗读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感觉、情绪和智慧积极投入,进一步理解文本,将课文有限的对话转化为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童话语言,增强了课堂的活力与教学实效。四、 延伸想象,讨论探究,促进思维发展。知识的掌握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设想讨论再设想再讨论,这样反复多次的实践才能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地球爷爷”的手这一问题后,他们能举一反三,解答同类的问题。师适时提出问题:“你还能举例说说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吗?”他们思维的火花必然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