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478709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 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 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 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 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 等。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4、三一律一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是法国古典主义 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 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

2、点、一个中事件。三一律可以便戏剧的情 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 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三 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 过二十四小时。“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 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 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巴罗克文学一又称“矫饰文学”,流行于17国世纪欧洲的表现贵族阶级思想情 趣的形式主义文学流派,如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冈果拉诗派”等。巴罗克文

3、学追求虚无混乱的思想感情、艰涩的词藻和神秘隐晦的诗风。(“巴洛克” 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 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 16 世 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 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 化修养的人创作。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利 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 7、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发生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 动,因青年剧作家克林

4、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其杰出代表为青年歌德和席勒。 这一运动在政治上追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在文学上崇尚感情,反对古典主义, 歌颂自然。 “狂飙突进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叛激情,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 局限,到80年代中便衰落了9、世纪病亦称时代病。19世纪初期,欧洲有不少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既厌 倦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习俗和冷酷的资本主义文明,又脱离人民,看不清前途, 于是陷入忧郁、孤独和悲观失望之中,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后流行的 一种典型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态12、“多余人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特殊的艺术形象。 他们反叛贵族上流社会的庸俗生活,要求变革专制农奴制的社会现

5、实,但又远离 人民,因而找不到出路。于是,他们忧郁、苦闷,最后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 他们是贵族革命时期优秀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到后来则逐渐丧失了进步 性 。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 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 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 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 局是悲剧性的。从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 过程。)15、迷惘的一代一战之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派别,名称源出于美国女 作家

6、斯泰因,后由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引用,遂成为一个文学派别的名称。 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团体。其共同特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 到出路,因而思想消沉颓丧,对人生感到迷惘。他们讲究艺术表现方法,文体含 蓄简约,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崛起的一代美国青年作家。这些旅居欧洲的作家大多参加过战争或接受过军 训,战争的残酷使他们震惊,战后的商业化大潮和保守主义盛行使他们失望,悲 愤焦虑之余看不到人生出路,于是纷纷著文反对战争,抨击时弊,悲叹命运,流 露出幻灭后的虚无颓废情调。美国女作家斯坦因曾对海明威说“你们全是迷惘的 一代”,后者将此语印于小说太阳照

7、常升起的扉页,由此得名。这派小说家 中的知名者除了海明威,还有菲兹杰拉德和托马斯沃尔夫等。)16、象征主义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派别。前期象 征主义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代表作品为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后 期象征主义兴起于本世纪 20 年代, 著者有艾略特的荒原、比利时梅特林克 的青鸟等。象征主义这一称谓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于 1886 年提出来的。 它刻意挖掘并表现微妙的内心世界,强调间接暗示和诗歌的音乐性, 用有声有 色的物象表现作者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象征主 义是 19 世纪 70 年代在法国出现的、后流行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定

8、名于法国诗人莫雷亚斯1886年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先驱是法国作家波德莱 尔,主要成就是诗歌。象征主义喜欢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观念,用物质的可 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着眼点不是描写客观的真实,而是追求主观的幻觉; 喜欢用象征、联想、暗示、烘托等手法来表现内在的“最高真实”,重视雕塑美、 音乐美和朦胧美,追求扑朔迷离的神秘境界。 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再次掀 起高潮。此时的象征主义诗人力图超越个人情感的局限,用作品反映整个时代的 精神面貌,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成就更高,影响更大。前期代表作家是法 国的马拉美、魏尔伦和韩波,后期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 英国的艾略特、爱

9、尔兰的叶芝、俄国的勃洛克、美国的庞德等。 )17、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 一种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 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 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 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 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 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18、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

10、后期和20 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 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 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 注意细节的真实。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 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 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 卜生等。19 “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 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 志、

11、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屠格涅夫在小说前夜中最 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怎么办?中的 “新人”罗普霍夫等形象则更为典型。20、“自然派”是19世纪 30-40 年代在俄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它要求文 学创作真实反映生活,揭露农奴制的黑暗现实,注重描写下层人民的命运。果戈 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许多青年作家追随果戈理,文坛 出现了一批所谓“果戈理传统”的作家。批评家布尔加林他们是只写黑暗的“自 然派”,别林斯基则在以自己的理论著作接过这个名词,肯定“自然派”的创作, 并加以理论总结。于是,“自然派”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12、21、社会问题剧19 世纪 60-90 年代,易卜生针对挪威社会存在的道德、法 律、婚姻、教育、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等问题,写出了十多部剧本。这些剧本真 实地描写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冷酷无情的法律、以男权为中心的家庭婚姻关 系,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庸俗和自由主义政客的丑恶。这些剧本被称为“社 会问题剧”。其中最著名的是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 等。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以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剧 坛,并引发了19 世纪末的欧洲戏剧的一场革命。22、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前 期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13、意识流小说等10多 种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植根于 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 世纪末期以 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 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 特别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二战以 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主张把文学拉回到“现实”,但就表现生活的异化和人生的 迷惘而言,它与前期现代主义一脉相承。后现代主义主要包括存在主义、荒诞派 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24、启蒙主义启

14、蒙运动实质上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 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启蒙知识分子顺应历史要求,提出 了“启蒙主义 ”理论: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 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 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25、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 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 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 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

15、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荒诞派戏剧:20 世纪 50 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波及欧美的反传统戏剧流派,是寻 在主义哲学在戏剧领域中的表现,由马丁.艾思林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荒 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 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 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 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黑色幽默:20 世纪 60 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思想上,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关 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恼怒。所谓黑色幽默,就是阴郁的幽 默,绞

16、刑架下的幽默,以表面的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语调叙 述沉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主人公往往性 格乖僻的反英雄”。情节结构具有非逻辑性。代表作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品钦万有引力之虹“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传统小说往 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 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 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 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当一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关于小说本身 的叙述的时候,这种叙述就是“元叙述”,而具有元叙述因素的小说则被称为元小说。 超现实主义一次大战后兴起于法国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