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教育.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476827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安全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安全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安全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安全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安全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安全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安全教育.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小学生教育问题我的弟弟现在6年级,因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都不高因此从几年前开始就给他找补习班,一年几万,不是一对一而且我弟成绩越来越差,字超级丑,作业也从不完成我质问过补习班的,他们说是因为我弟从不带作业去班主任总找我妈,后来可能有些绝望了,次数也越来越少慢慢的,我弟说的话没有一句真话,学会偷家里钱买零食吃,越来越胖,还有了糖尿的趋势我跟妈谈了很多很多次,权衡了利弊,觉得补习班又浪费钱又没实用价值我妈却总是说,不去补习班作业不会做,家里没有人能给他讲(我已经高三了,不能总围着他转)可是我认为于其他去补习班一无所获,还交不适合他发展的朋友,还不如在家里,就算学习成绩不好,总不能连人都做不好吧,

2、而且也防止他乱买零食不论我跟父母好说歹说都无法说动他们,我该怎么办?!求助!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是一个困扰着千万家长让他们头痛的问题,准确地说是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差!学习方面迫于无奈只好进补习班,结果事与愿违越补越退步。生活方面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建议停止去补习班补习,去那里只会为孩子抄作业提供便利,而抄作业百弊而无一利。办班者目的主要是为了创收,不会有太大的责任心,他们有时为了笼络人心吸引学员会投其所好,甚至会给孩子烟抽、给酒喝,只可怜孩子的父母拿着血汗钱眼巴巴的看着孩子越补越差!提高成绩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这里要提到怎样培养积极性的问题了。远古时大禹治水,一改筑

3、堵而采用疏导的办法将大水引入东海,消除了水患,百姓安居。疏重于堵,在教育方面亦是如此。注意别总是批评他的错误,对优点、进步要给予充分肯定,培养他对你们的信赖感,你应该跟父母一起去注重、发掘你弟弟身上的潜力(潜质无极限),鼓励、发扬他培养健康向上的爱好,潜移默化中引导培养学习兴趣。可以建议让他跟老师多做一些校外接触,如果能在心里把老师看成朋友,那提高学习成绩事半功倍。我多次为儿子创造这样的机会,比如:到老师家里让老师单独补习几天,边补习边玩边做思想动员工作,这个寒假后考试孩子有两门考试飙升到全班第一。要想补习还是这样有效果,比补习班效果不可同日而语,这点我深有体会。而且费用支出也不会高于补习班呀

4、,这也算是投资攻略!注:最好人选是找任课老师,这样好几方面具有其他补习老师无法比拟的优点,第一:拉近了他与老师、老师与他的距离,他会对老师更信任;第二:知己知彼,老师谙知其长短,缺什么补什么,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经济、脑力浪费;第三:老师既然插手,自然就希望见到成效,这样在校时间也会格外关注他的。把孩子引导到正轨上发展,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其他的小毛病不攻自破!而你还要做的就是必须跟父母深谈一次,要把这些方法跟父母说明、沟通,他们肯定会赞同的。还有,我认为你冒冒然让你弟弟去背弟子规他肯定不会接受的,说不定还会反感,要背也该是六年前该做的事了小学安全教育中学生安全教育常识 一,上学路上的安全 1.

5、行走的安全常识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指挥灯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 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

6、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2.骑车安全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

7、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3.乘车安全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

8、会损害眼睛.二,上网安全教育薄弱,网络内容待分级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网民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2年1月,我国24岁以下网民人数已达1735万,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增强了青少年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青少年造成伤害.这突出表现在:许多青少年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等.网络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网络不良内容甚至还会造成青少年生理上的伤害.网络上瘾症是近些年出现的医学名词,患者过度依赖网络,甚至如同酗酒,吸烟一样,在下网后会出现精神萎靡,身体不适

9、等症状.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教育内容分级标准是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的跟踪研究课题之一.在参与此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于2002年3月对上海地区60名1824岁学生和40名教师进行了因特网内容分级和过滤认知及倾向性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人们以往所忽视的问题。上网安全教育相当薄弱师生上网存在时空差异.学生主要是在家里和网吧上网,而教师主要是在学校和家里上网,被访教师中竟然没有一人在网吧上网.在网吧上网占据了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由于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监管,网吧此前较混乱的管理必然使得学生很容易接触到网上不良内容.师生对于网上不良内容认知及倾向性差异.许多学生都曾无意间浏览过不良内容,相比

10、较而言,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听说而已,还有近半数教师不知有网上不良内容之说.笔者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许多教师表示根本不懂,学生对于网上不良内容的认知要远远高于教师.笔者在问卷中列举了国内与网上内容分级过滤相关的法规,组织,活动或事件,主要是要了解师生对此的了解程度,结果让人非常遗憾,大多数学生和教师一无所知.同时,绝大多数青少年对浏览色情网站感到无所谓.说明目前青少年普遍缺少上网安全意识,我们对于青少年上网安全教育还相当薄弱.由此看来,对网上不良内容的分级过滤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内容分级过滤势在必行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实践证明,网上内容分级过滤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依靠技术,还有更为重要的

11、是政策法规和社会教育.完善的政策法规,广泛的社会教育,加之简单易用的过滤产品才是净化网上环境的完美组合. 传统媒体的内容监管已经不能适应因特网发展的要求.采用内容分级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不论政策法规,社会教育或是过滤技术,他们的共同基础都是分级标准,但遗憾的是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自己的内容分级标准,这就造成一系列问题:譬如对于色情和性科学的界定,许多教师和家长自己都说不清楚,也很难正确引导青少年;又如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打擦边球,而执法机关则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执法,这必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再如国内过滤产品使用的是国外标准,或者自行开发,很难大规模推广,导致过滤产品叫好不叫卖. 如同工

12、业社会有工业污染,信息社会也有信息污染.在网上垃圾信息,信息烟雾随处可见,有害信息,过时信息,灰色信息充斥我们的视野,对网上不良内容说不的时候到了.对于网上内容分级标准的建设,国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台湾省也先行一步,完成了国外网上内容分级标准的本土化工作,而我国大陆却尚处于起步阶段.有12亿人口的中国理应在这场看不见的全球保卫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中国自己的网上内容分级标准,顺应时代潮流,势在必行! 1.健康的心理与自身安全关系密切 北京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总是班上第一的女孩,因为初一的期中考试数学考了不及格而一时想不开,走上了绝路.

13、这个悲剧告诫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普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视,而往往忽略其心理的健康.上述悲剧中的学生,她的身体是健康的,但是她在心理上却患了疾病,不敢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大差,导致了她悲观绝望情绪的产生. 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孩子应是喜不狂,忧不绝,能做到宠辱不凉,胜不骄,败不馁,做到谦而不卑,有稳定,乐观,热情,向上的积极情绪.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一些学生在考场上常出现各种不适感(如头晕.胃痛,四肢颤抖等),有的是由于体质差,有的则是由于考试心情紧张所致.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的身体的精神支柱.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良好

14、的生活习惯,有序的生活,安定的环境,是保证心理健康的前提.既要适度安排学习时间和分量,同时要适当安排文娱和体育活动,使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有张有驰,有交替和更新,从而保证其身心都得到发展. 心理和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心.它要求我们过一种有节制,有秩序的生活. 2.怎样提高心理素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兢,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充分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也不自负. (3)积极交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4)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5)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6)学会思考,爱动脑筋,学会全面分析复杂问题,要矿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7)家长不宠孩子,从小不过分迁就孩子,不使孩子养成任性,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坏脾气. (8)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即使孩子在劳动中受了点伤害也不能中止,要让孩子吸取教训,接受艰苦的磨炼. (9)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首先从尊敬长辈,尊敬教师做起,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要求爱护财物,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