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生家长对心理教育的态度.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47670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小学生家长对心理教育的态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前小学生家长对心理教育的态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前小学生家长对心理教育的态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前小学生家长对心理教育的态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小学生家长对心理教育的态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小学生家长对心理教育的态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小学生家长对心理教育的态度为人父母,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义无反顾地担当着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直到儿女走上自己能独立生活的道路,才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家庭教育已成为我们传统教育的关键一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个个盲点在闪现:有些家长本身素质不高,自身有失检点,醉心于金钱、酒桌、舞场,整日玩牌、打麻将,使子女深受其害,甚至染上恶习;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放纵、娇生惯养,或者过分苛求,期望值过高,而教育方法又过于严厉,体罚、软禁等方法层出不穷;更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推向社会;有的家长忙于赚钱等事务,把定“树大自然直”的信条,轻易的放弃了为人父母的神圣职责

2、凡此种种,概括起来说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各位家长深思:第一, 期望过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通过对一项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研究的分析,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最高学历期望,初中毕业仅为0.9%;高中毕业6.2%;大专毕业9.3%;大学毕业53.9%;硕士10.3%;博士或博士后19.3%。也就是说,高达92.8的家长期望孩子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辽宁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90.83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大学。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致以落空,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参加特长班,有的家长还额外地为学生布

3、置家庭作业。对学生过高期望、过分投入,相应地带来了期望的单一化,造成了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思想品德、家务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家长期望的过高与单一,无论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严重的心理障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把教育比作一首好的诗篇,可是当我们看到下面这些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时,我们还会认为教育如诗么?60的学生认为上学的乐趣是由于有朋友玩;100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孤独、自卑、焦虑、依赖、忧郁等学习障碍;每年都有学生因非经济原因流失第二, 溺爱过度。据相关的社会调查数据显示: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少数的学生只参加1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正因为这样,60

4、.12的学生不会洗衣、做饭,54.75的学生需要家长在上学、放学的时候接送,7.16的学生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卫生。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能“讲究卫生”,47.1的家长给学生端洗脚水。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才造就了下面这些让人痛心的事实:云南大学一绍兴籍新生,因无法适应离开父母的大学生活而自动退学回家。该生因吃不惯学校食堂的饭菜,只靠面包、饼干度日,每日以泪洗面,后来就偷偷买火车票回家。我县98年一毕业生,考入东北某高校,父母前去送行,安顿好该生后,家长准备回来,该生哭闹不许,无奈母亲留下又陪读了一周。当其母亲乘车返回时,该生又闹着要回家,在车站才被老师和同学劝下。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第三

5、, 干涉过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多干涉,除了以上所列的种种表现以外,还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及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上。有位家长对学生的每一次考试都关心倍至,把每一次考试的成绩都记录下来,认真的比较、分析,如果哪一次没考好,便会唠唠叨叨,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了三年,该生学习成绩的确没有让家长失望。但是就在中考前夕,她做出了一件所有人吃惊的事:她逃学了。在后来的谈心过程中,她泣不成声的道出了一直深藏着的心理话:由于家长的做法使她感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她才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第四, 管教无方。在我国流传下来的家庭教育经验中,有这样一些经典名言,“不打不骂不成人,打打骂骂成好人”,“棍棒底

6、下出孝子”。意思最说在家庭教育中,打骂手段是使青少年成才的途径之一,采取这种方式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这条经验一直沿用到今天,到现在有些家长仍认为用“打、骂、罚”的方法,对管教子女的不良行为是切实可行的。为此,一些家长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往往不管问题大小,不问青红皂白,动不动就拳打脚踢。其实,这种方式很不好,会给孩子的思想和智慧带来冲击,会使孩子失去心理平衡,导致难以预料的结果。当然,必要的管教还是要的,否则有些小毛病的孩子会发展成大毛病。管教并不一定要采取“打”和“骂”的方式,关键在于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第五, 封闭太严。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家长心目中的天使,是家庭未来幸福生活的支柱。家长对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不少家长,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仿佛孩子是一只关在笼中的小鸟,担心一旦放飞之后,就合失去似的。家长对孩子的社交活动管的过多、过严,对孩子的自主、自立意识置之不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孩子的人身自由,从而也束缚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