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473197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山月歌》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峨眉山月歌》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峨眉山月歌》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峨眉山月歌》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月歌》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眉山月歌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作品赏析】峨眉山月歌是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人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重点问题】1.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2. “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影”指什么,本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影”指月影。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3. 有

3、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同意,全诗以月为线索,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4.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离乡江行的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理解默写】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3、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考试题】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案(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