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沪教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46913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市黄浦区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市黄浦区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市黄浦区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沪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市黄浦区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沪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沪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2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 。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4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5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6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7、词作者是 。我们还背诵过他写的七律名篇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

2、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3、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下列四句话中的“异”字,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渔人甚异之B、或异二者之为C、永州之野产异蛇D、“故俟异日观”云尔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1、“是进亦忧,退

4、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3分)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忧其民”和“忧其君”。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长者子得沉香木昔有长者子 ,入海取沉香木。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 注】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方得一车( ) 不如烧之作炭( )13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 分)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14长者子“心生疲厌,以为苦恼”的原因是(2分)A、积有年载,方得一车。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C、经历多日不能得售。D、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15、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3 分)答: 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22分)充实知识的“诗囊”华罗庚说过:“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有的朋友说:“由于一个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了,所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有朋友说:“由于凯库勒做了一个被蛇咬的梦,所以他研究出了苯分子环状结构式。”殊

6、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作基础,牛顿即使被苹果砸千百次,也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凯库勒即使做一百次被蛇咬的梦,也不可能发现苯分子环状结构式。滔滔的江河大海,是由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 , ;满腹的才智学识,也是由点点滴滴积累而来的。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为了著书立说,几十年积累的卡片数以箱计。明朝思想家顾炎武,每天将自己得到的新知识记下来,日积月累,写成名著日知录。英国科学家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考察,记录的资料达50万字,最后写成了物种起源。由此可见,累累硕果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成功的桂冠属于古今中外那些孜孜不卷者。有时,也许一些新的形

7、象、新的概念、新的想法会突然闯入你的脑海,这毫不奇怪,要知道这是你知识积累的必然结果,它将和你以后的发明或发现密切相关。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历史上有一个“遇所得,书投囊中”的故事。说的是唐朝诗人李贺,有一个不离身的“诗袋”。他每天背着这个“诗袋”,骑着毛驴,出门远游,搜集材料。他一边欣赏秀丽的山川景致,一边琢磨美的诗句,每有所得马上记在纸条上,塞入“诗袋”。晚上回到家中,对着昏暗的油灯,将零散的诗句拿出来,进行选择整理,反复吟咏。李贺天天出游,苦吟不绝,这“诗袋”一直陪伴他到死。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他却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留下了一笔惊人的财富,仅现存诗就有2

8、41首。李贺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据前人评论,是与他“遇所得,书投囊中”分不开的。朋友,积累资料,充实知识,是成才的关键所在。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要知道,不积累知识,成功之门是不会向你敞开的。从今天起,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步骤、有目的、有选择地收集、剪辑以积累有关资料,天长日久,相信你一定会有大的收获。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水滴石穿 B、累累硕果 C、孜孜不卷 D、聚沙成塔17、(1)联系上下文,第段中列举吴晗等人的事例,其作用是 (3分)(2)我国明朝的李时珍行万里路,历时多年,整理药方11000多帖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但是,不宜把达尔文的例子换成李时珍的例

9、子,这是因为 (3分)18、(1)从全文看,标题“充实知识的诗囊”的含义是 (3分)(2)以 “充实知识的诗囊” 为标题的好处 (至少写出两点)(6分)19、联系上下文,模仿画线句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语句。(4分)滔滔的江河大海,是由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 , ;满腹的才智学识,也是由点点滴滴积累而来的。(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26分)在K8378次列车上K8378次列车开往淮南,晚上11点零6分发车。我买的是站票,赶上九月份新学期开学,返乡读书的孩子特别多,这个时候想要找个座位,太难了。好不容易挤上第5节车厢,不要说空位子,就连过道上也个挨个地站满了人。7、8、9号三人座上坐着一个中

10、年男人,一个中年妇女,一个男孩,一看就是一家三口。三人座显得有些宽松,我挤过去,想蹭个座。坐在过道口的男人,用明显隔膜的眼光把我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遍。面对他的不友好,我知趣地站到了一边。刚有了一席立足之地,从车厢那头挤过来一对小夫妻。原以为这小两口会一直朝前面的车厢挤,不料,他们见缝插针地挤在这里再也不挪步了。这还不算,那女孩子见三人座较为宽裕,竟有了与我先前一样愚蠢的想法,也想蹭个座:哎哟!累死我了。师傅,在你这边上坐一坐,可以吗?还没等中年男人开口,边上的女人搭了腔:刚站了一会就吃不消了,不至于吧?这本来就是三个人的座位,怎么挤呀?火车快开动的时候,一个青年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急匆匆挤了上来。

11、她右手抱着一个男孩,左手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彩条包。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跟在身后,肩上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她们挤上来的时候,一个中间一撮头发染成绿色的小青年横瞪着眼:不长眼啊,这里挤不下了,到别的车厢看看去!青年妇女喘着气说:我带着两个孩子,没办法。实在不行,我们就在边上站一站。有好心人将她的行李架到行李架上,还有人递给她几张报纸,让她铺在地上给她的女儿坐。妇女怀里抱着的男孩一直沉沉地睡着,又有人递过来几张报纸:给,把它铺在茶几下面的空地上,让你的儿子睡在上面吧。你这样抱着孩子太累了。妇女用征询的目光望向中年男人,应和着说:不知他们肯不肯?11这时,中年男人忽然开了口:你是说把孩子放在这地

12、上睡吗?12妇女点点头:是的,可以吗?13这地上怎么睡啊?来,把孩子给我吧。男人不由分说从妇女怀里把孩子接过去,他们三人挤了挤,让他靠坐在右边的位子上。14那男孩大约五六岁光景,睡得正香,只一会,他的脑袋就耷拉下来。看那样子,睡得并不舒服。15男人好像看不过眼,索性将那孩子抱到自己身上,让那孩子的头枕着自己的臂弯。这时,男人看着睡在自己怀里的孩子,目光中竟漾起许多的慈爱与柔情。16这时候,1、2号座位上的一对夫妻也让出半个位子给那妇女坐。17火车过长江到滁州,男人一家三口要下车了。他们把位子让给了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此时已将近凌晨四点,一路熟睡的那个男孩反倒醒了,似乎没有了一点睡意,精精神神地

13、睁大一双眼睛。男人伸手摸了摸那男孩的头,呵呵笑道:这小子,现在可以好好睡了,你反倒不睡了,你这是成心摆弄我啊!18谢谢伯伯!男孩在他妈妈的授意下响亮地喊了一声。19看着男人离去的背影,我的心中忽然像有一种东西涌上来:20、第段加点词语“愚蠢的想法”具体指 。这个想法“愚蠢”是因为 (6分)21、(1)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概括第段内容: (3分) (2)对第段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用众多好心人的善良言行否定了一撮头发染成绿色的小青年的言论。B、交代了抱着孩子会很累,为下文表现中年男子的慈爱与善良作铺垫。C、细腻描写大家的热情,批判了中年男子对母子三人的隔膜和不友好。D、上文男子的“

14、隔膜”与下文的“慈爱”截然不同,结构上情节发展的转折点。22、短文中,中年男子“慈爱与柔情”的具体表现依次是(1)不让孩子睡在地上,一家人挤出空间给孩子“靠坐在右边的位子上”;(2) ;(3) (6分)23、联系上文,写一段文字替代第19段的省略号。(80字左右)(8分)我的心中忽然像有一种东西涌上来: 三、写作(60分)24、父母的呵护需要咀嚼,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亲情无价;老师的教诲需要咀嚼,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良苦用心;同伴的交往需要咀嚼,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情厚谊;成功的过程需要咀嚼,你才能品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失败的教训需要咀嚼,你才能获取人生的启示请以“咀嚼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

15、的文章要求:(1)先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完成题目后作文;(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答案:一、 文言文(一)1、山河破碎风飘絮 2、醉里挑灯看剑 3、东风夜放花千树 4、其岸势犬牙差互5、鸡犬相闻 6、野芳发而幽香(二)7、陆游 书愤 8、D(三)9、B 10、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11、B (四)12、(1)才(2)制作、做成 13、到集市上去卖沉香木,因为价钱太贵的原因,始终(一直)没有买的人 14、C 15、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二、 现代文(一)16、C 17、(1)充分证明了累累硕果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成功的桂冠属于古今中外那些孜孜不倦者(仅写一句或用第段最后一句“满腹的才智学识,也是由点点滴滴积累而来的。”也可)(2)达尔文的例子是从“古今中外”的“外”这一角度论证的,如果改成李时珍的事例就无法照应下文的“古今中外”的“外”了。18、充实知识的积累 (或:积累资料,充实知识)(1)突出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