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竞赛辅导题(梁爱连).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468614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竞赛辅导题(梁爱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竞赛辅导题(梁爱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竞赛辅导题(梁爱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竞赛辅导题(梁爱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竞赛辅导题(梁爱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竞赛辅导题(梁爱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竞赛辅导题(梁爱连).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

2、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5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二、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3、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怀民亦未寝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8、“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9、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三、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

5、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 福: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6、 于 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答:四、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7、,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5、解释加点词心乐之 ( ) 似与游者相乐( )其岸势犬牙差互 ( ) 以( )其境过清( )16、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17、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呼应,又为下文的“_”埋下伏笔。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作者

8、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和“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1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_19、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水的清澈的?答:_20、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_参考答案一、1穷困缺乏奋起,指有所作为 2D3(1)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外来的祸患,国家往往会灭亡。(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例1

9、: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二、6、遂:于是,就 寝:睡觉 但: 只7、月光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8、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旷达乐观的心境等。三、10、(1)赐福,保佑。(2)大腿。11(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10、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四、15、以为乐 玩乐,逗乐像狗的牙齿一样 (4)因为 凄清;冷清。16、(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17、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18、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19、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20、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