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教案第二章 第 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3.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 点:密度概念的理解难 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教学方法1.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2.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二]预习提示:仔细观察 情景,概述物理规律是新大纲要求的一种能力,同学们平时必须注意这种能力的培养现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6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己观察并简述自己的发现[三]新课教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结论。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的表中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点拨)5.分析与论证师: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数据,你还有哪些收获?请各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探究结果全班交流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木块和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由于学生不容易想到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发现: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确实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物理量“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师生一起归纳出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的来源、读、写及表达的物理意义对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的理解1.让学生利用密度表查出以下物质的密度并说出它的物理意义:水、冰、水银、铜、铁、铝、空气、氢气2.比较这些物质的密度值,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②.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冰和水的密度不同问题:①.一桶水和一滴水哪个密度大?②.将铁块压成铁饼,铁的密度变大还是变小?密度知识的应用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公式,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公式变形根据公式变形,结合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要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质密度的大小可以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对黑板上板演的例题,进行评价,从而归纳密度计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正确选择公式,书写格式规范;二是单位换算正确,计算结果准确[四]自主归纳,评价小结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本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课利用了比较、“比值”定义的方法研究物理概念。
[五]当堂检测一.填充题 1.某液体的质量是110克,体积是100厘米3,它的密度是______克/厘米3,等于______千克/米3. 2.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4∶1,体积之比为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 3.铁、铜、铅三种金属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立方体,其体积最大的为______,如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立方体,则质量最大的为______(已知ρ铁<ρ铜<ρ铅=.二.选择题1.气体是很易被压缩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体积被压缩后,它的密度 [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确定2.甲、乙两个同种金属制成的金属实心球,甲球体积是乙球体积的4倍,那么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 [ ] A.4倍 B.1/4 C.缺少条件,无法判断三.计算题 能装500克水的瓶子,能够装某种液体4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六]作业布置 基础练习1---5题[七] 板书设计三.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1. 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鉴别物质2. 密度的应用 计算物体的质量 计算物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