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隐姓埋名三十年[1].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460627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隐姓埋名三十年[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4隐姓埋名三十年[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4隐姓埋名三十年[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隐姓埋名三十年[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隐姓埋名三十年[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隐姓埋名三十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 己深受感动的段落。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的作用。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谈

2、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又是怎样一个“赤子情怀” 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2、读题质疑。(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主要内容。1、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2、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 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3、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理清层次。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13自然段。1、 自由读文: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儿让你最感动?2、 指

3、名汇报句子: “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指名读句子,师趁机指导语气朗读。 抓“不假思索”理解,谈感受。(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反应敏捷,或极为熟悉而不需要动脑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3、联系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谈体会) 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

4、,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与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朗读:而王承书却坚定地说 (谈体会)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4、 小结. 二、学习911自然段。 1、自由读文: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2、学生汇报并谈体会。三、学习12自然段。1、 王承书遵守自己的承诺了吗?找句子。2、 出示句子 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3、 读,体会。(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四、学习13、14自然段

5、:1、 默读: 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2、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找出相应的句子。) 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 复杂的计算。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展开自己的想象。 舍小家,为国家。(分角色朗读,谈体会,创设情景朗读。) 质疑:同学们,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王承书为什么能这样做?难道她不想自己的家吗?)教师激情: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惟独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小家。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五 、学习1517自然段。1、 教师引读;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个国

6、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的中华大地又沸腾起来。(学生读)2、 这原子弹的爆炸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看原子弹爆炸图)3、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此时此刻,她又是怎样实现她隐姓埋名的誓言?出示句子:虽然她没能上台领奖,报刊的喜讯中叶没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默默奉献。抓住“心甘情愿,默默”理解体会。(让我们感受到王承书的爱国情、赤子心。让我们了解到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六、学习48自然段。 1、王承书默默奉献,放弃了名利。还有哪里讲她放弃名利的? (1)指名读。 (2)“第一次放弃”与“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这段可不可不写? 这是插叙。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 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 七、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这段写什么? (2)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共和国的英雄。看图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她说什么?板书设计:隐姓埋名三十年 隐姓埋名,坚定承诺 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果断受命,解决难题 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