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45937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栏目:教学研究 科目:小学语文 录入时间:2009-3-18 浏览次数:1555 -第二组 永远的童年 主备人 存瑞中心校 赵美宏单元教学目标:一、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悟童年、珍惜童年、把握童年;二、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让学生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第二组课文整体教学:本组课文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分别是 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这几篇课文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和体验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5古诗词三首

2、课型:讲读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的字。2.学习牧童、舟过安仁,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时光。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包含着你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情趣,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牧童1、从诗的题目中你能发现什

3、么?2、 生反复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读准,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3、师播放相关磁带,生正音,借助工具书、注释、课文插图、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4、指名诵读,正音。5、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要点提示:(1)题解:牧童指放牧的儿童。(2)铺: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3)弄:传达了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4)六七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5)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息图:(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

4、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6.指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7.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使学生真正入情入境。)8.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3.诵读

5、全诗。结束本诗学习。三.学习舟过安仁(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题目入手了梗概-自读引读知大意-多种方法解诗意-交流体会悟诗境-感情朗诵想画面(二)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古诗。(三)师生互动交流。要点提示: 1.指名读诗,正音,出示生字卡片,注意“篙、遮、棹”三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2.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3、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

6、什么?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四、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诗,默写牧童2、预习清平乐 . 村居;3、积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习清平乐 . 村居,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了解有关词的一般知识。理解词意,体会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3、通过改编歌曲,激发学生对词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3.师小结

7、: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生自由发言)2.指导自学。师:我们该怎样自学这首词?(生汇报: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学古诗词的方法。)3.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4

8、.检查自学结果。(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以及“相媚好、翁媪”两个词的读音和字形。(2)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9、(设计意图:内化词义)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设计意图:通过改编歌曲,激发学生对词的热爱之情。)五、总结谈话,回归

10、整体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1.背诵这首词。2.积累其他描写儿童的古诗:所见夜书所见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改写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生展学示积累的描写儿童的古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外积累,为改写古诗提供更多的素材。)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改写成短文。1. 激发写的兴趣.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短小精悍,意境却广博而深远.朗读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边读边想象,把它改写成一个生动的故事。2

11、.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老师巡视指导。3. 作品修改,分享优秀作品,集体评议,再修改自己的作品。三.布置作业.。把自己编写的故事抄写在作文本上。课后反思 6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型:讲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2.读懂课文,想象作者围绕骆驼写的几个童年时的生活画面,感受童年天真、好奇的情趣。一.谈话导入 还记得窃读记这篇课文吗?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林海音童年窃读的滋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板书课题。二.学习资料袋1指名读2交流相关信息。三读课题想画面。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

12、符号)。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四.自由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准。注意“嚼”的读音和字形。2、浏览课文,想想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骆驼写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段落。五、师生互动,学习成果汇报交流。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2.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是多方面的,如相貌丑陋、咀嚼的样子、脱毛的情景3.作者围绕骆驼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第4自然段

13、);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第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我想替骆驼剪毛。(第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询问骆驼的去处(第1114自然段)。六.再读课文,觉得最有趣、最有意思的内容多读几遍。七. 布置作业: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2.领悟作者情感表达方法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有趣的画面?(生答)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童年的情趣

14、。作者回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要告诉我们什么?请再读这几个片断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1.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1)学生体会(预设):“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我”很天真,可爱。(2)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3)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2出示:“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1)学生体会(预设):“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2)比较句子: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课文中为什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