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重点参考---cxr.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45916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重点参考---cxr.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汉重点参考---cxr.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汉重点参考---cxr.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汉重点参考---cxr.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汉重点参考---cxr.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重点参考---cxr.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重点参考---cxr.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第一讲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1. 五四运动是古代汉语(源)与现代汉语(流)的分水岭。2. 古代汉语是有史以来(先秦)到五四运动期间汉民族的语言。3. 包括两个系统:文言和古白话二、 古代汉语的分期:1. 先秦至西汉 上古汉语;2. 东汉至隋 中古汉语;3. 唐至清 近古汉语。三、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掌握语言知识,借鉴语言风格,传承中国文化四、 古代汉语的特点1. 简约:2. 悦耳3. 形象第二讲 汉字的形体构造一、 古代汉语的知识体系文字、训诂(词汇)、音韵、语法、修辞二、 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三、 关 于 “六书” 1.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中

2、文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文字学著作和字典。2. 六 书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四、 四体两用说:造字之法(四 体):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用字之法(二 用):转注、假借五、 “六书”详解1.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2.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 会意:也是形象符号,但是合体字。4.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5.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考,从老省,丂声”6.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第三讲 神话三则一、 山海经1. 年代:是先秦古籍。2. 内容:1)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书,主要记载传说中的地理。2) 共有山经、海经、大荒经等18篇。3) 所记

3、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中部。 3. 书籍特点(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1) 有两部分组成 :山经、海经2) 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的顺序不同(南、西、北、东)。 二、 精 卫 填 海1. 焉:1) 兼词,“于之”、“于此”、“于彼”,“在那里”。2) “于何”,译为“哪里,在哪里,到哪里”。状语,往往表示反问。3) 语气词,呢,吧,啊。 2. 喙:鸟兽的嘴。3. 詨:呼叫。 4. 堙:填塞。5. 精卫:鸣叫声“精卫、精卫”。又名誓鸟、冤禽、志鸟,俗称帝女雀。三、 夸 父 逐 日1. 夸父:夸:上面是大,有大的意义。 父: 1. f,郭沫若认为是“斧”字的最初

4、写法。 2. f,男子的美称。如:造父,庆父;后用“甫”来表示,如:杜甫,李林甫2. 未至,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四、 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1. 扫清外围;提出重点;2. 由此及彼;学而多思。五、 淮南子鸿:广大,烈:光明。 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第四讲 郑伯克段于鄢一、 左传是记叙春秋时期史实的史书。二、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三、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1. 武姜: 武:郑武公,谥号。 姜:她娘家的姓。2. 寤生:就是生小孩时,小孩倒着出来,脚先出来,难产。 3. 岩邑也:岩:险要4. 虢叔死焉:焉:在那里。5. 佗邑唯命:佗:“他”的异体字。 6. 雉:本义为野鸡。文中

5、是假借义,一种度量单位,城墙高一丈,长三丈为一雉。 7. 不义不暱,厚将崩。:暱:昵的异体字。8.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完:修治。聚:聚集。缮:修理。具:准备。9. 封人:封:边境。封人:镇守边境的官员。封疆大吏。10. 融融、洩洩:融融、洩洩就是快乐的样子。11.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穷尽。锡:通“赐”,赐予,影响到。第四讲 古 代 的 姓 氏 和 谥 号一、 姓氏的来源1. 一般认为早的姓来自于远古社会部落的图腾。图腾是每个部落的称号,后来就发展为姓。2. 最古老的姓,也叫原始姓,只有二十多个,因为远古人少,部落少。 二、 原 始 姓1. 姬(黄帝的姓)、姜(炎帝的姓)、

6、妫(gu)、姒(s)、嬴、妊(rn) 2. 远古是女系氏族 社会。三、 姓 与 氏 的 区 别1. 氏是姓的分支。2. 某个家族有个姓,家族大了,其中一个支族再取个氏,这个支族的子孙从此既有个姓,又有个氏,代代相传。 四、 姓 氏 的 作 用1. 明贵贱2. 别婚姻五、 取 氏 的 依 据1. 以国名为氏 2. 以采邑名为氏 3. 以地为氏 4.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5. 以官爵为氏 6. 源于某个事件:第五讲 齐 桓 公 伐 楚一、 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结构关系:1. 最高统治者:周王2. 其次:诸侯国君3. 再次:卿、大夫4. 最末:家臣二、1. 风马牛:此句说发情的公马和公牛与发情的母马和母牛

7、在强烈的求偶欲支配下会不顾一切地追逐,而齐楚两国相距遥远,就是情马牛也追不上。2. 虞,料到。之:连词,连接主谓,使主谓结构变为偏正结构。3. 先君:已故去的国君。4. 大公:即姜太公,名尚。 5. 履:先秦是动词,践踏,后来转化成名词,指“鞋” 6. 尔贡包茅不入:你们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7. 包茅,裹成捆的菁茅,是楚国的土产。8. 共,供给,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供”。1. 不谷:依靠指代词“是”复指提前2. 寡人是征:是,前置宾语,3. 寡人是问:是,前置宾语。4. 先君:依靠指代词“是”复指提前5. “惠”:敬词:表示对方做某事是给自己施以恩惠。6. “辱”:谦词。 第五讲 假 借 字 与

8、 通 假 字一、 假借字:六书的一种,是用字之法。1. 定义:生活中,有的意义比较抽象,很难为它造出一个字来,但是在口语中是能念出来的,于是借用另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这个字,这个字就是假借字。二、 通 假 字:本来应该写成某个字,但偏偏不写,写成另一个错别字,和有同音关系。就是个通假字。三、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四、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五、 通假的条件:两字音同或音近。六、 假借字的意义第六讲 鞌 之 战1. 介:甲,用作动词,披上甲。2. 郤克伤于矢:这是个被动式:主语动于名(代)3. 若之何:固定结构,怎么。4. 援枹:取过鼓槌。5. 逸:狂奔。6. 周:围绕。第六章 春 秋 辞 令

9、一、 辞令:言辞。指的是国际场合或国内政府行为中官员的言辞。二、 春秋辞令的原则: 合“礼”、敬人、自谦、自尊、自利三、 春秋辞令的技巧:委婉、用喻、引诗第七章 子产论尹何为邑1. 为邑:治理城邑。为:动词,表示施行某种行为。具体含义根据具体语境而定。a) 为政(治理国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 杀鸡为黍(煮黍)而食之。论语 微之2. 愿:忠厚。3. 吾子:您。敬称。 第七章 古今字和异体字一、古今字: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的字形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变化。二、异体字:一个字有多种写法,这几种写法可以互相替换,写哪个都可以,它们之间就是异体字的关系。三、二者的联系(区别):古今字的

10、今字只表示古字的一个义项,所以不能随意换用,如责与债,作要求讲时,不能写成债。异体字是一字的不同写法,等价的,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换。第八讲 孙膑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 乃阴使召孙膑:2. 阴:暗地里,秘密地3. 使:派遣4. 疾:妒忌,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嫉”。5. 以法刑:刑名词用作动词,用刑6. 见:(xin)出现7. 客待之:名词活用为状语,象对待贵客一样对待他1. 驰逐:驾马比赛。2. 射: 射箭;古代六艺之一。3. 弟:通“第”,但,只管。4. 田忌信然之:信相信;然:认为对5. 质:评断。第八讲 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一、 本义:最初的意义。汉字造字时的

11、意义。二、 引申义:由本义或别的意义发展演变来的而来的意义。三、 假借义:作为通假字或假借字时的意义。第九讲 古今词义的差异古今词义的差异的几种情况一古用今废词二词义扩大三词义缩小 四词义转移 五词义轻重的不同 六褒贬色彩不同 第十讲 论语三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连词:介词。2. 居则曰:“不吾知也!”居:平常,平居知:了解,理解不吾知:不知吾。3.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或:不定代词,有人。 何以:怎么办4.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因:动词,继,持续。增添5. 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一种黑衣礼帽。6. 风乎舞雩乎:介词“

12、在”,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风(fn ) :动词,吹风。7. 吾与点也與:y 给予称赞;赞扬。與 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子路从而后1.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 。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 植其杖而芸:芸:通假字,同“耘”,除草3. 见其二子焉:见:使动用法,使见4. 使子路反见之:反:通“ 返” 5. 欲洁其身。: 洁:使动用法,使. 清白。 季氏将伐颛臾1.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2. 是社稷之臣也: 是:代词,这,指颛臾。3.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第十一讲 老 子 二 章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为春秋末期人,略早于孔子。1. 相生:相互转

13、化; 相成:相互成就; 相形:相互体现; 相倾:相互依靠2. 下 : 1、形容詞。下面的,下級的。2、動詞。降下,走下。 3.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音:乐音;声:和声。随:依随,连接4.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处:对待,办理。 无为:不做事,只是适应事物的发展。5. 万物作焉而不辞: 作:兴起,出现。 不辞:不拒绝,即顺应客观的变化。 焉:兼词:相当“于之”,其中“之”指世上6.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生:指出现的事物。 有:指据为已有,据为私为.7.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夫: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唯:连词,因为。 不去:指功绩不会失去。 小 国 寡 民1. 小、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小;使寡。2. 舆:车子3. 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在此指效用高的工具。4. 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 5. 虽:即使。6. 结绳:传说在文字产生前用结绳来记事。7. 用之:指记事。8. 复:是一个表频率的副词,同 “再”。 9. 甘、美、安、乐:都是意动用法。第十二讲 庄子秋水1. 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于虚也2. 笃:固定,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