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441189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D02A03)江苏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网第1期(总第1期)2007年5月18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工作会议暨稻米产业科技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本期要目F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工作会议暨稻米产业科技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F “十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实施先进县和先进个人光荣榜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办公室 编通讯地址:扬州大学农学院邮政编码:225009联系电话:0514-7979220(兼传真)电子邮件:网 址:http:/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

2、程江苏水稻项目工作会议暨稻米产业科技高层论坛于2007年4月19日至20日在南京召开。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桃林、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曹卫星、原江苏省人大副主任凌启鸿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粮食局、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全省12个市、26个县(市、区)的人民政府、科技局、农林局以及部分稻米加工企业的有关领导、专家、技术负责人和企业家,共18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张桃林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民以食为天,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江苏是水稻生产与消费大省,稻作科技创新领先全国。为确保江苏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作中继续领跑,张桃林副省长要求,全省科

3、技工作者应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制约粳稻生产的瓶颈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把江苏建成我国南方粳稻生产的源头性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江苏乃至全国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张桃林副省长强调,“十一五”项目的实施,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更加突出科技创新。要坚持“立足近期、着眼中长、突出重点、强化创新”的原则,把近期技术集成与中长期技术突破结合起来,把常规技术升级与高新技术研发结合起来,把重点试验、优质丰产示范、转化推广结合起来,构建稻米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针对我省水稻生产现状和未来水稻生产发展的

4、需要,找准技术突破口,超前部署、统一设计、分工合作、协同攻关,力争在水稻产量与质量协同型技术、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农艺与农机相配套技术等方面尽快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对已有成熟技术的创新集成,筛选推广一批优质品种,集成提升一批主流集成技术,提高技术可操作性和普适性。二是要更加突出成果转化。要进一步总结“三区一方”有机联动的经验,大力推进水稻技术推广方式与模式创新,建立技术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完善开放、流动、竞争和协作的运行机制,真正建立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有机结合的水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的创新体系。把小面积高产优质攻关与大面积

5、示范应用结合起来,通过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的技术梯度转移,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特别是“十五”项目成果,努力提高水稻生产的整体水平。加快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建立农业服务公司,推行新型服务模式,探索市场机制的运作模式。同时,积极发展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或产业协会,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加强资源整合,实行水稻项目与我省稻米优势产业工程、农业三项工程等的对接联动,促进项目深入推进。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建立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加快实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让农

6、民从科学种田中真正得到实惠。三是要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在目前我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水稻大面积产量较高的情况下,必须在重视高产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努力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佳、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稻米产业发展之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高度重视水稻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推动由以增产为主要目标的技术向增收、增效和增产并重的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技术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转变。积极开发节地、节种、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大力推广集约、高效、生态技术,促进稻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不断增强我省稻米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

7、展能力。会上,省科技厅副巡视员蒋跃建代表项目领导小组作了题为“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又好又快地推进江苏水稻项目的实施”的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十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实施的成效与主要做法,全面部署了“十一五”特别是2007年的项目实施工作。他在报告中指出,自2004年我省启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项目以来,在国家科技部、省人民政府和省科技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所有参试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模式、机插水稻稳定高产的关键农艺、精确施肥、秸秆机械全量还田为中心的稻田耕作、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防治、生物农药研制与农药残留检测等6个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集成了水

8、稻精确定量化栽培、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和稻田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等3大技术体系;建立了便于基层农技人员与群众掌握的13套精确栽培综合技术模式。全省组织投入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1474人,筹措并投入各类资金6568多万元,培训基层人员达36万人次,建成“三区一方”2649.6万亩,较常规生产增产8.2%,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34.9%,节水28%,氮肥利用率提高5.8个百分点,技术成果有21项获奖,获批专利2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省级标准18个,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65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3名,三年累计新增稻谷116.56万吨,新增效益53.6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

9、益,为保障江苏乃至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2006年科技部召开的“十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验收会议上,我省水稻项目获得了刘更另、袁隆平、戴景瑞和郭予元等院士的高度评价,在20个项目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了验收。大会表彰了“十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实施9个先进县和35名先进个人。江苏稻米产业科技高层论坛上,凌启鸿、曹卫星、万建民、于国民、姚惠源、徐卫东等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就科技创新推动江苏稻米产业发展策略和技术途径问题做了专题报告。项目技术组组长张洪程教授在会上代表项目技术组作了项目实施技术报告及实施方案说明。他指出,“十一五”期间,根据科技部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

10、的总体要求以及基于江苏特点对技术选择的总体设计,项目继续采取攻关试验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协同运作的方法,把项目的整体技术内容分为互相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区域性粳稻优质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这是本项目技术攻关的主体工作。这一部分就是以“十五”期间建立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主体,以适应区域特征与客观技术需求为目标,通过系统的优化集成,形成我省主要稻区优质丰产高效技术新体系,并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与辐射,使之迅速转化成巨大的现实生产力。考虑到我省温光等稻作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的南北纬向差异显著,以较大区域尺度将江苏稻区分为淮北、里下河、沿江苏南三个区域进行技术集成与示范,按照“粳

11、稻优质品种组合+优质高产高效技术+节本省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方面综合统筹、优化集成的原则,并根据各区生产现状与特点进行系统化、工程化设计,形成适合不同稻区的优质丰产高效技术体系。第二部分技术实施工作是要抓住我省粳稻生产发展的瓶颈性关键技术进行超前性攻关突破。首要的攻关任务为:(1)江苏粳稻优质区域化布局;(2)不同栽培制度下粳稻优质超高产规律与栽培技术;(3)秸秆还田培肥与优质丰产的配方精确施肥技术;(4)粳稻重大病虫害以强化农业措施防御为特色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围绕两大部分内容的实施,通过我省有关科教单位、推广部门与相关企业技术力量的优势集成,进行多部门、多单位、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在我省选

12、择有代表性的东海县、兴化市、武进区设置核心试验区1万亩,亩产优质稻谷720公斤以上,其中,建立超高产攻关田50亩以上,亩产优质稻谷800公斤以上。在东海、兴化、武进、宿豫、洪泽、盐都、高邮、姜堰、如东、丹阳10个县(市、区)设置100万亩示范区,亩产优质稻谷650公斤,稻米品质达三级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20%,节水20%,肥料利用率提高10%。在26个粳稻主产县(市、区)设置1000万亩辐射区,亩产优质稻谷610公斤。以实施区的攻关研究与样板示范作用,形成强大的辐射能力,推动江苏及我国同类地区粳稻大面积的优质丰产增效。预期至2010年实施区累计增产稻谷188万吨,增加经济效益26亿元

13、,农田肥力与生态环境将有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东海县、兴化市、武进区、宿豫区、洪泽县、盐都区、高邮市、姜堰市、如东县、丹阳市等10个县(市、区)技术负责人作了会议交流发言。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新华网江苏频道、江苏新闻网、中国食品产业网等媒体对本次会议的召开作了报道。“十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实施先进县和先进个人光荣榜一、先进县名单(9个)东海县、兴化市、武进区、高邮市、如东县、丹阳市、姜堰市、洪泽县、灌云县二、先进个人名单(35名)(一)无锡市宜兴市农林局 骆建军(二)常州市常州市科技局 杨伟红武进区农林局 邵建国溧阳市农林局 黄永银武进区科技局 曹建波(三)南

14、通市南通市科技局 石拥军如东县农林局 钱宗华(四)连云港市连云港市科技局 王璟祥东海县科技局 谢响春东海县农业局 段祥茂灌云县农业局 卞曙光灌云县科技局 张永竹(五)淮安市洪泽县农业局 赵晓斌楚州区农业局 高 辉洪泽县科技局 史克元金湖县农业局 王守立(六)盐城市盐都区农林局 陈志清(七)扬州市扬州市科技局 陈小浩高邮市农林局 肖伯群高邮市科技局 王 红宝应县农林局 姜启顺高邮市双兔米业有限公司 徐卫东(八)镇江市镇江市科技局 王志强丹阳市科技局 王建方丹阳市农林局 周铭成(九)泰州市泰州市科技局 王效平兴化市科技局 邹德和兴化市农业局 周有炎姜堰市农业局 肖跃成姜堰市科技局 黄桂林(十)省高校科技单位扬州大学 凌启鸿江苏省科技厅 顾 俊扬州大学 戴其根南京农业大学 王绍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周 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