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44040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年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3年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3年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3年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docx(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张小明 一、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与类型1.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平安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223年)。 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平安事件四大类。 2.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

2、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群体性事件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种(社会平安事件类)。 3.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1)群体性:由某些人组织,众多人员参与。(2)突发性:事发突然,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3)危害性:影响社会安宁,扰乱工作、生产、生活秩序。(4)对抗性: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5)利益性:利益诉求而非政治性诉求。 1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6)反复性。问题错综复杂,容

3、易反弹。 (7)关联性: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8)可调和性: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解决、可预防。 (二)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特点1.主要类型(1)涉及民生类。(2)征地拆迁类。(3)决策不当类。(4)非正常死亡类。(5)执法不当类(城管)。 2.根本特点 (1)事发突然(偶然),演变迅速。(2)人数众多,规模庞大。(3)行为剧烈,后果严重。 (4)无直接利益人员从众参与,破坏性极大。(5)网络舆情成为重要推手。 (6)最终矛头都指向党委、政府和警察。 (7)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参与,增加了事件的复杂性和处置难度。 3.做好维稳应急工作的重要性 99+1=0。开展是硬

4、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开展是第一要务,平安是第一责任。“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王昌龄咏史)。 4.群体性事件相关法律法规 (1)全国人大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223年11月1日施行)。 2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2)公安部下发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公通字(202223)56号)(202223年12月9日下发)。 二、群体性事件应对的根本流程 结合群体性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生命周期规律,要按照“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那么,做到“尽量不出事、尽量出小事、大事变小事、坏事变好事。 (一)事前预防准备:尽量不出事1.预防准备的含

5、义 预防准备是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所开展的各种经常性、根底性的工作。 目的是在更根底的层面实现维稳应急工作从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标本兼治。 2.预防准备的重要性 “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申鉴杂言,东汉荀悦)“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周易)“消防:防消结合,以防为主。 防止。“易事拖难、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3.预防准备的主要工作内容(1)风险评估。(2)预案编练。(3)宣传教育。(4)资源储藏。 4.瓮安“6.28事件的深层次原因“火山原理。矛盾在积累中爆发。 (1)社会建设滞后,民生欠账多,群众意见大。 3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

6、义-张小明 (2)社会矛盾积累,化解不及时,群众怨气大。(3)社会管理薄弱,重点人员漏管失控。(4)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平安感低。(5)执法简单粗暴,执法公信力低。(6)干部作风不正,干群关系紧张。(7)基层根底薄弱,执政根基不牢。 (二)事发监测预警:尽量出小事1.监测预警的含义 监测预警是指收集社会平安形势有关信息,并根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开展趋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发布相关信息,采取相关措施的过程。 防患于未然。“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 2.监测预警的重要性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汉书伍被传)“愚者谙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战国策) “千丈之堤,溃于

7、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灾害:大灾变小害、小灾零危害。“出现即发现:防止见事迟。 3.群体性事件的开展过程四个阶段。民意-民忧-民怨-民怒。防止“星星之火最后“燎原。 4.监测预警的主要目标 (1)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群体性事件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根底信息数据库,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跨 4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部门、跨区域的综合监测和准确预警。 (2)总体目标。“每日有快报、每周有部署、每季有分析、每年有评估,“抓早、抓小、抓苗头。 (三)事中应急处置:大事变小事1.应急处置的含义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为尽快控制和减缓突发事

8、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依据有关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和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开展或者消除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平安的过程及其活动。 2.应急处置的根本原那么(1)以人为本,保障平安。(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广泛发动,协调联动。(4)依靠基层,先期处置。(5)依法管理,科学处置。(6)打破常规,迅速高效。 (四)事后总结改进:坏事变好事1.调查评估的含义 调查评估指在一定的工作流程指导下,由特定的人或小组、委员会等,获得被调查事件、部门、工程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标准性分析判断,据此采取相应的奖惩和工作改进等措施的过程。 2.调查评估的重要性 危机=危险+机遇。危机是

9、全社会最好的学习时机。亡羊补牢,吃一堑长一智,在历史的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 5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防止“好了伤疤忘了疼,重蹈覆辙、重复犯错。 “四个时间原那么。第一时间犯错、第二时间抱歉、第三时间调查、第四时间改进。 3.调查评估的根本原那么 (1)客观公正:由独立第三方组织或参与,保持现对独立性。(2)科学全面:全面评估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等各个方面。(3)公开透明:调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都尽可能向社会公开。(4)目标合理:目的侧重改进工作,兼顾追究责任。 三、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根本策略与方法 群体性事件现场的“广场效应,“一呼百应,人群快速集聚。时间上:“二波现象;空

10、间上:“四圈分布。 现场处置要有想法(“抬头看路)和方法(“低头拉车)。 1.“想法:上下左右内外相结合(1)自身:有研判、有部署研判:准确研判、谨慎定性。部署:确定级别、启动响应。(2)对上:有报告 信息报告是指信息在应急管理系统由下向上纵向传递(上报)以及在不同部门、地区之间横向传递(通报)的过程。要防止信息报告不及时(迟报)、不准确(谎瞒报)、不全面(漏报)。 (3)对下:有指令 前方与前方协同作战,给一线指战员必要的授权。发动基层力量和民间力量,做群众工作。(4)对内:有沟通 部门之间。发挥“拳头模式,加强沟通。 6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地区之间通报情况,防止“城门

11、失火、殃及池鱼。(5)对外:有发布 大道不畅、小道那么猖。官方不说,小道消息大行其道。 2.“方法:加减乘除 (1)加法:要员出场,到位不越位。“权威人士要出面、权威媒体要出声。科学区分战略决策、战役指挥、战术行动。(2)减法:控制事态,动口不动手。刚柔并济、以柔克刚;软硬兼施、以软为先。“三个慎用、“三个结合。(3)乘法:迅速切割,对事不对人。迅速查明起因,准确判断性质。防止政治化解读。 (4)除法。防止反弹,宽容不纵容。 扎实做好善后工作,防止“死灰复燃,留下后遗症。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防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 7 第二篇: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解读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

12、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张小明 一、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与类型1.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平安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223年)。 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平安事件四大类。 2.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

13、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群体性事件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种(社会平安事件类)。 3.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1)群体性:由某些人组织,众多人员参与。(2)突发性:事发突然,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3)危害性:影响社会安宁,扰乱工作、生产、生活秩序。(4)对抗性: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5)利益性:利益诉求而非政治性诉求。 1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6)反复性。问题错综复杂,容易反弹。 (

14、7)关联性: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8)可调和性: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解决、可预防。 (二)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特点1.主要类型(1)涉及民生类。(2)征地拆迁类。(3)决策不当类。(4)非正常死亡类。(5)执法不当类(城管)。 2.根本特点 (1)事发突然(偶然),演变迅速。(2)人数众多,规模庞大。(3)行为剧烈,后果严重。 (4)无直接利益人员从众参与,破坏性极大。(5)网络舆情成为重要推手。 (6)最终矛头都指向党委、政府和警察。 (7)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参与,增加了事件的复杂性和处置难度。 3.做好维稳应急工作的重要性 99+1=0。开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开展是第一要务,平安是第一责任。“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王昌龄咏史)。 4.群体性事件相关法律法规 (1)全国人大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