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唐诗三百首泊秦淮·杜牧.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439998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儿唐诗三百首泊秦淮·杜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少儿唐诗三百首泊秦淮·杜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少儿唐诗三百首泊秦淮·杜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少儿唐诗三百首泊秦淮·杜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少儿唐诗三百首泊秦淮·杜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儿唐诗三百首泊秦淮·杜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儿唐诗三百首泊秦淮·杜牧.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少儿唐诗三百首:泊秦淮杜牧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观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旧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将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2、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挖苦,肤浅的哀思,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糊涂的封建学问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写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怀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根底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

3、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挖苦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评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始终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慨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模糊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

4、是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从前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挖苦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奇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肤浅。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责备。本诗情景交融,模糊的风

5、光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特别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力日衰,当权者昏庸荒*,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尽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潇洒;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肤浅;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糊涂的封建学问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旧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最终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批判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判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奇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将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爽自然,构思精致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

7、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索,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肤浅,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挖苦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索,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肤浅,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

8、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期,落红满地归寂中!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介绍】 杜牧(803一852),唐朝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德宗(李适kuo)时出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李昂)太和H年(828)中进士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怀国事,讨论各种现实问题和历史阅历,25岁那年写下出名的阿房宫赋。杜牧的文学创作,以

9、诗歌最为突出;诗歌又以近体诗七言绝句特殊受后人推崇。为了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和同时代另一位出色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英汉对比】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A MOORING ON THE QIN HUAI RIVER Du Mu 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 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