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法检测混凝土.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43632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法检测混凝土.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90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90 主编单位: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上海同济大学 批准单位: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批准日期: 1990年9月10日1991北京前 言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是一种检测混凝土强度和缺陷的非破损检验方法,在我国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统一检验程序和判定缺陷的方法,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6年以(86)城科字第263号文委托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和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进行本规程的编制工作。1988年新组建的建设部将此项任务转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计划

2、。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最后由建筑工程标准研究中心组织审查定稿。现批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编号为CECS21:90,并推荐给工程建设有关单位用于混凝土质量监测和检验。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西安市环城西路142号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邮政编码:71008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0年9月10日目 录主要符号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超声检测设备第一节 超声检测仪技术要求第二节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第三节 检测设备的准备、检验和维护第三章 检测技术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声学参数测量第四章 浅裂缝检测第

3、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测试方法第三节 数据处理及判定第五章 深裂缝检测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测试方法第三节 裂缝深度判定第六章 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测试方法第三节 数据处理及判定第七章 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测试方法第三节 数据处理及判定第八章 表面损伤层检测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测试方法第三节 数据处理及判定第九章 匀质性检测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测试与计算附录一 用超声仪测量空气声速进行自身校验附录二 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声时初读数(t0)的测量附录三 空洞尺寸估算方法附录四 超声测缺原始记录表附录五 本规程用词说明附加说明主 要 符 号第一章

4、 总 则第1.0.1条 本规程适用于使用超声法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进行缺陷检测。第1.0.2条 本规程所定义的超声法系指采用带示波器的低频超声仪,测量超声脉冲纵波在结构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以下简称声速)、首波幅度(以下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频率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的相对变化,判定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第1.0.3条 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及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的质量和混凝土匀质性的检测。第1.0.4条 在按本规程进行缺陷检测时,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第二章 超声检测设备第一节 超声检测仪技术要求第2.1.1

5、条 超声波检测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具有产品合格证书。第2.1.2条 超声仪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一、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二、计时器的最小读数为0.1s,计时范围0.55000s。三、数字显示稳定,声时调节在2030s范围内,在2h内数字变化应不大于0.2s。四、具有最小分度为1dB的衰减器。五、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10500kHz,总增益不小于100dB。六、在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90%、电源电压在220V10%(直流供电电压5%)的环境下能正常工作。第二节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第2.2.1条 根据不同的测试需要,换能器可具备两种类型: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第2.

6、2.2条 换能器的频率宜选用20250kHz。第2.2.3条 换能器的实测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第三节 检测设备的准备、检验和维护第2.3.1条 超声仪在使用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一、操作人员熟悉仪器使用说明书,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二、仪器通电前先进行检查,以保证换能器、电缆线和高频插头连接无误。电源电压应符合仪器要求。三、仪器通电预热10min后方可使用。第2.3.2条 超声仪检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调节“辉度”、“聚焦”、“扫延”等旋钮,使示波屏上扫描基线清晰稳定。二、缓慢调节“扫延”旋钮或“游标”脉冲,显示的数字应符合十进制。三、将发射和接收换能器通过耦合剂与标准棒耦合好,“增益”

7、和“发射电压”保持不变,调节衰减器,使接收波幅度的变化应与衰减值相对应。四、按“时-距”法测量空气的声速vobs(见附录一),并与公式(2.3.2)计算的空气理论声速vcal相比较,二者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5%。第2.3.3条 超声仪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维护:一、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切断电源,并将“增益”和“发射电压”旋钮拨向“0”位置。二、仪器和换能器在使用和搬运过程中,应防止强烈振动,并注意防尘防潮。三、暂不使用的仪器应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每隔60d通电2h,以排除机内潮气。第三章 检测技术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3.1.1条 检测前应掌握和取得以下有关结构情况的资料:一、工程和结构名称。二、混凝土

8、原材料品种和规格。三、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四、结构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五、结构外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第3.1.2条 可根据检测要求和结构外观质量,选择对混凝土质量有怀疑的区域(以下简称测区)进行测试。第3.1.3条 测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标号快凝砂浆抹平。第3.1.4条 以质量正常的混凝土首波幅度不小于30mm为前提,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能器。第3.1.5条 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结构表面接触,耦合层中不得夹杂泥砂或空气。第3.1.6条 检测时应采用普测与细测相结合的方法。普测的测点间距宜为200500mm(平测法例外),对出现可疑数据的区域,应加密布点进

9、行细测。第二节 声学参数测量第3.2.1条 测量之前应视测试距离(以下简称测距)大小将仪器的发射电压调在某一档,并以扫描基线不产生明显噪音干扰为前提,将仪器“增益”调至较大位置保持不动。第3.2.2条 声时测量时,应将发射换能器(以下简称T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以下简称R换能器)分别耦合在测区同一测点对应位置上,用“衰减器”将接收信号首波调至一定高度,再调节游标脉冲,用其前沿对准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点,读取声时值ti(精确至0.1s),该测点混凝土声时值应按下式计算:第3.2.3条 波幅测量时,应在保持换能器良好耦合状态下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读取:一、刻度法:将衰减器固定在某一衰减位置,

10、从仪器示波屏上读取首波幅度(格数)。二、衰减值法:采用衰减器将首波幅度调至一定高度(如5mm或刻度一格),读取衰减器上的dB值。第3.2.4条 频率测量时,应先将游标脉冲调至首波前半个周期的波谷(或波峰),读取声时值t1(s),再将游标脉冲调至相邻的波谷(或波峰),读取声时值t2(s),由此即可按下式计算出该点(第i点)第一个周期波的频率fi(精确至0.1kHz)。第3.2.5条 测距可用钢卷尺测量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第3.2.6条 波形观察时主要观察接收信号的波形是否畸变或包络线的形状,必要时可描绘或拍照。第四章 浅裂缝检测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4.1.1条 本章适用于结

11、构混凝土开裂深度小于或等于500mm的裂缝检测。第4.1.2条 需要检测的裂缝中,不得充水或泥浆。第4.1.3条 如有主钢筋穿过裂缝且与T、R换能器的连线大致平行,布置测点时应注意使T、R换能器连线至少与该钢筋轴线相距1.5倍的裂缝预计深度。第二节 测试方法第4.2.1条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可采用平测法检测,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同时按跨缝和不跨缝布置测点进行声时测量,其测量步骤应为:一、不跨缝声时测量: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时-距坐标图(见图4.2.1-1)或用

12、统计的方法求出两者的关系式。每测点超声实际传播的距离应为:二、跨缝的声时测量:如图(4.2.1-2)所示,将T、R换能第4.2.2条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用斜测法检测。其方法如图4.2.2所示,将T、R换能器分别置于对应测点1、2、3的位置,读取相应声时值ti和波幅值Ai及频率值fi。第五章 深裂缝检测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5.1.1条 本章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预计深度在500mm以上的裂缝检测。第5.1.2条 被检测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允许在裂缝两旁钻测试孔。二、裂缝中不得充水或泥浆。第5.1.3条 被测结构上钻取的测试孔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孔径应比换能器直

13、径大510mm。二、孔深应至少比裂缝预计深度深700mm,经测试如浅于裂缝深度,则应加深钻孔。三、对应的两个测试孔,必须始终位于裂缝两侧,其轴线应保持平行。四、两个对应测试孔的间距宜为2000mm,同一结构的各对应测孔间距应相同。五、孔中粉末碎屑应清理干净。六、如图5.2.2(a)所示,宜在裂缝一侧多钻一个较浅的孔,测试无缝混凝土的声学参数,供对比判别之用。第二节 测试方法第5.2.1条 深裂缝检测应选用频率为2040kHz的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并在其接线上作出等距离标志(一般间隔100500mm)。第5.2.2条 测试前应为向测试孔中注满清水,然后将T和R换能器分别置于裂缝两侧的对应孔中,以相

14、同高程等间距从上至下同步移动,逐点读取声时、波幅和换能器所处的深度见图5.2.2(b)。 第三节 裂缝深度判定第5.3.1条 以换能器所处深度(d)与对应的波幅值(A)绘制d-A坐标图(如图5.3.1所示),随着换能器位置的下移,波幅逐渐增大,当换能器下移至某一位置后,波幅达到最大并基本稳定,该位置所对应的深度便是裂缝深度dc。第六章 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6.1.1条 本章适用于结构混凝土局部区域内的不密实和空洞情况检测。第6.1.2条 进行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时,结构的被测部位及测区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被测部位应具有一对(或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二、测区的范围应大于有怀

15、疑的区域。三、在测区布置测点时,应避免T、R换能器的连线与附近的主钢筋轴线平行。第二节 测试方法第6.2.1条 根据被测结构实际情况,可按下列方法之一布置换能器:一、结构具有两对互相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其测试方法如图6.2.1-1所示。在测区的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间距为200300mm的网格,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点位置。二、结构中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斜测法。即在测区的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交叉测试的两组测点位置,如图6.2.1-2所示。三、当结构的测试距离较大时,为了提高测试灵敏度,可在测区适当位置钻出平行于侧面的测试孔,测孔直径4550mm,深度视测试需要而定,结构侧面采用厚度振动式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