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42537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一、背景分析: 落实“立德树人”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而传统的体育课堂十分重视运动技能的形成,甚至是把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所在,从而出现了忽视学生体能的发展需求,一味的灌输技术的动作要领和练习的要求。271体育教育认为,运动技术仅仅是体育教育的载体,绝不是目的,学生通过运动认知、运动技能的形成来实现学生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应该成长到的地方,人的全面发展才是体育教育的目的。但是,我们不是说课堂不要知识、技术、技能。课堂上我们以技术、技能的提高为载体,以学生身体素质、体能的提高为方向,以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2、,全面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二、 课标分析: 课标水平五规定了每一位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必修内容。其中,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是因为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石,是其他运动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手段,因而被称为“运动之母”。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以“身体功能性训练”为课题与“田径类项目”一样,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身心健康及身体素质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及组织

3、、引领、纠正的作用。通过各种学习情境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素养,使学生在愉快、团结的学练氛围中激发对运动的兴趣,积极主动锻炼身体,发展学生的反应、爆发、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三、 教材分析: 身体运动功能性训练是从人的生长发育规律出发,按照人体功能解剖的结构理论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模式训练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稳定性、灵活性的控制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身体功能训练以其方法简单、锻炼价值高、趣味性强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喜爱。从而达到在“玩中学、玩中练、

4、玩中提高”的效果。四、 课的设计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热身部分;第二,身体功能性训练部分;第三,放松部分。身体功能性训练中设计有绳梯练习、小栏架练习、踏板练习、核心力量练习四个部分,每个动作所设计到的肌肉群都比较多。所以,技术动作顺序打破室外课的教学规矩(先上肢后下肢),将上下肢的一些技术动作穿插起来进行练习是为了让某些肌肉群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教学中设有单人练习、双人练习,形式多变的练习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增强学生团结互助。配以音乐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肌肉图,为了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知道本节课每个技术动作主要锻炼哪些肌肉群。教学中教师有先讲

5、解后练习的,也有先练习后设问的。这种直观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探索欲和加大了学生练习动作的积极性。身体功能性练习能保证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矫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满足心肺功能的训练要求,全面强化神经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学生跑、跳、投等运动功能,从而不断满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的全面要求。学习内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学习目标 掌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练习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身体综合力量,发展体能,培养吃苦耐劳、敢于挑战自己的优秀品质。场地器材室内 绳梯 小栏架 踏板 瑜伽垫 泡沫垫 秒表 音响 课堂程序学习内容组织教法与要求时间强度安全培训服装安全:运动时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着装不

6、符合规定者应返回宿舍更换。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将学生带来的物品收集好放入收容袋。运动安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在练习时注意安全。在练习时有组织,有纪律,有秩序,严格遵从运动规则。在小栏架练习区练习时注意调整好小栏架的距离,踏板练习区一定要固定好踏板进行练习。1分钟开始部分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节课的内容、目标与要求。4.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组织: 四列横队 要求:集合快、静、齐。1分钟准备部分1、 一、游戏导入,抢滩游戏:2、 1、每个小组五块泡沫板,游戏开始后,前面同学以最快速度铺设泡沫板,后面同学踩在泡沫板上并继续向前

7、传递泡沫板,所有队员必须踩在泡沫板上通过比赛区域。3、 2、当小组内所有队员全部通过 比赛区比赛域时视为完成任务,成功登陆 登陆。二、反应练习:小碎步状态下4、 教师口令 学生对应动作5、 Up 跳起击掌6、 Down 双手摸地7、 Left 向左转胯8、 Right 向右转胯9、 三、HIIT 拉伸活动1、1、 肩部环绕(正、反方向)1、2、 抬腿抱膝1、3、 踢腿击掌1、4、 跨步半蹲1、5、 提腿转体(斜45角、左、右方向)1、6、 弓步压腿(左、右腿)112、3、4、5、6、 7、组织形式:# # 终点线# #10、要求:1、小组全体同学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发挥自己的智慧,以最快速度完

8、成登陆任务。2、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两脚不能踩在泡沫板以外的地方。组织形式: 四列横队 体操队形 要求:HIIT训练是一个时间间歇练习的手段之一,利用时间间歇换发肌肉的热性,拉伸肌肉,使关节肌肉迅速进去运动状态。2分钟6分钟小强度中强度基本部分一、绳梯练习1、 快速跑 1 In:一脚踏进方格2、 快速跑,2 In:两只脚踏进方格3、 侧向跑 2 In:身体侧向两脚踏进方格;4、 双腿跳:两脚并拢依次踏进方格;5、 侧向双腿跳:两脚并拢,身体侧向依次跳入方格;6、 开合跳:两脚开立,并拢时跳入方格;7、 开合跳加半蹲:两腿开合时成深蹲姿势。8、 转髋跳:两脚成剪刀步,左右脚依次进入方格。9、 单腿

9、跳:单腿依次跳入方格;10、 进进出出:左右腿依次先进入方格再迈出方格。二、小栏架练习1、 正向高抬腿:大腿抬平正向跨过小栏杆;2、 侧向高抬腿:身体侧向依次跨过小栏架3、 正向双腿跳:两腿并拢同时跳过小栏架4、 侧向双腿跳:身体侧向并拢跳过小栏架;5、 单腿提膝:单腿正向跨过小栏架;6、 背向单腿提膝,身体北向做单腿提膝动作;7、 双腿“之”字跳:两腿并拢跳向侧前方;8、 单腿“之”字跳:单腿跳向侧前方;9、 单腿提膝外摆点地;10、 单腿侧向提膝。三、瑜伽垫练习1、 背肌练习:腹部支撑,两头翘起做摆臂动作。2、 平板撑加开合跳:平板撑的同时两腿开合跳;3、 登山者:立卧撑提膝动作;4、 卷

10、腹击掌:仰卧屈膝收腹同时击掌5、 制动蜘蛛人:立卧撑外向提膝6、 立卧撑并腿收腹跳:立卧撑同时做提膝收腹动作;7、 立卧撑开腿收腹跳:立卧撑同时两腿分开收腹;8、 波比跳:俯卧撑加跳起击掌9、 端腹两腿交叉摆动:由臀部支撑,两腿交叉摆动。10、 平板支撑:两手肘撑地,腰板平直。四、踏板练习1、 开合跳:两脚并拢开立;2、 剪刀步跳:前后交叉步,一脚踏在踏板上;3、 正向双腿跳:两脚同时跳上踏板;4、 侧向双腿跳:身体侧向同时跳上踏板;5、 正向单腿跳:正向单腿跳上踏板;6、 正向弓步蹲:弓步姿势踏在踏板上;7、 向后弓步蹲:站在踏板上后撤退成弓步;8、 侧向弓步蹲:站在踏板上侧向弓步蹲;9、

11、制动深蹲:站在踏板上,开立时成深蹲姿势。10、 并步制动深蹲:两脚开立于踏板两侧,跳起并步深蹲于踏板上。组织形式:1、练习轮换形式踏板练习区绳梯练习区瑜伽垫练习区小栏架练习区2、器材摆放绳梯摆放: 小栏架摆放: 瑜伽垫摆放:踏板摆放:要求:1、 各小组长将队伍集合好,并从教师处领取一台平板电脑、小蜜蜂和小组评价积分表。2、 根据游戏环节分出的名次从第一名到第四名依次优先选择训练所需要的器材,并将器材摆放整齐,调整好器械之间的距离。3、 各小组进入训练场地,站成训练队形,一路或者两路。4、教师下达口令,七分钟计时开始,小组自主学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并开始训练,小组长记录下完成的任务量并记录下

12、分数。5、在第一轮练习结束时,教师统一测心率,并由小组长记录好本组队员心率。6、各小组统计完分数后成顺时针方向轮换训练场地,进入下一轮练习。7、在结束第三轮训练时再测一次心率。8、在每一组训练中各小组长记录好训练记录和心率数据。9、在各组开始训练时,教师巡回指导动作,使同学们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动作。10、每一个小组选一项自我激励的方式,在训练模式开始前进行互相激励。11、积分说明:每一组训练结束时,所有同学完成训练的组数,无论哪一种动作,完成一组为一分。完成的练习方法的种类,方法种类数为加分数,所以,同学们要快速学习多种训练方式,锻炼快速学习的能力,提高效率。由老师计时30秒,所有同学测量脉搏,并记录,心率120以上每人加1分,心率140以上每人加2分,所以,同学们要高标准高要求完成动作。7分钟7分钟7分钟7分钟大强度大强度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