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导学案(含答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425133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影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竹影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竹影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竹影导学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影导学案(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影导学案(教师)教师寄语: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谈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体验。二、基础知识:1、积累关于竹的成语(字形、音、义)两个以上,并积累一首关于写竹的古诗词。2、作者介绍:竹影一文作者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

2、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3、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横幅( )水门汀( ) 口头禅( ) 参差不齐( )4、解释下列词语:(1)幽暗:幽暗:昏暗。(2)惬意:惬意:满意,称心,舒服。(3)包罗:包括(指大范围)。(4)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5)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三、理解探究:1、通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时间: 地点:人物: 人物活动:中国画特点:西

3、洋画特点:3、欣赏西洋画和中国画,总结两种画的不同处?(可用课文中的语言概括,也可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5、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本

4、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合作释疑:6、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竹影是全文的线索,写太阳落山是为下文作铺垫。7、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父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孩子富有爱心。 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

5、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8、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拓展迁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童趣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

6、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倪端。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