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琼体会(陈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42224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琼体会(陈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琼体会(陈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黄琼体会(陈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黄琼体会(陈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琼体会(陈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琼体会(陈俊).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黄琼报告体会关于小班生活区的环境创设陈俊有幸聆听了黄琼老师的报告,在她精彩的演讲过程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次的倾听让我再次对环境创设有了重新的诠释和理解。报告中黄老师对于“关于环境创设有效性”中提到:小班幼儿应以游戏区域为主。我非常赞同黄老师的观点,同时我也觉得小班幼儿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应该带有一定的生活情景性,因为这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能满足小班幼儿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家”在环境中尽情的游戏。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我在生活区内为幼儿创设了适宜的环境氛围和丰富的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环境创设的有效性,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一、创设家庭式的生活区氛围,使幼儿消除陌生感。新入园的

2、小班幼儿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和亲近的家人,一开始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尤其是未上过托儿所的孩子,会产生焦虑、逃避的情绪。我班幼儿也不例外,他们大多未进过托儿所,缺乏集体生活经验,出现了害怕、哭闹等现象。为了消除孩子们的陌生感,我们对教室的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积极为幼儿营造他们所熟悉的家庭式氛围。如开辟了娃娃家区域:在墙面上制作小窗户,装上窗帘;贴上班级的全家福照片;摆放好小床,准备了带有温馨图案的小枕头、小被子;小沙发上放了许多长毛绒玩具等。另外,我们引导幼儿可以带一些家里的玩具到幼儿园来,如自己平时玩的娃娃、玩具等,使他们感觉在幼儿园也能看到自己家里熟悉的物品,象在家里一样,把孩子的注意力

3、吸引到活动中来,消除了他们的紧张感。二、创设互动的生活区环境,为幼儿操作提供空间,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纲要中指出,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我们充分整合教室内的空间,挖掘墙面、橱柜等空间的作用,利用许多废旧材料制作操作学具,挂在墙面、橱柜上供幼儿操作摆弄,丰富了区域环境。如: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娃娃家中提供了充足的餐具供幼儿摆弄,喂娃娃吃饭,尝试正确使用小勺的方法;同时还制作了许多瓶娃娃,挂在娃娃家的墙面上,瓶娃娃有大小不同的“嘴巴”,幼儿在喂娃娃时要思考勺子与“嘴巴”大小的匹配;“

4、嘴巴”有高有低,有上面也有侧面,增加了幼儿在喂娃娃时手指的动作,提高了难度,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又如在“春姑娘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小刺猬背果子”的内容,把“太阳宝宝”和“小刺猬”悬挂在区域中,增加了动感,使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到夹夹子的活动中,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也为幼儿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空间。如:在娃娃家中为娃娃穿脱衣物,在户外活动中,提醒幼儿适时穿脱衣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十分关注幼儿的表现,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使幼儿树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如:请小手机能发育不太好的幼儿帮助小娃娃穿衣服,请大肌肉发育不理想的幼儿整理玩具,摆放大积木。特

5、别是对那些动作快、接受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关心、帮助别人或请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使幼儿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做的更好。三、把握好投放材料的原则,促进不同水平的幼儿获得发展首先,注重把握好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考虑材料的适宜性、层次性和操作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自主学习和操作的动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采用游戏形式最能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我们设计了各种游戏形式的生活区活动,如:“我来当妈妈”喂宝宝或小动物吃饭、帮娃娃穿衣服、换裙子等;“打扮娃娃”帮娃娃扎小辫、夹漂亮发夹;“我是小厨师”剪面条、搓小汤圆、做饼干等;“小刺猬背果子”帮小刺猬夹上各种果子背回家等等。幼儿

6、在这些游戏中有积极愉快的情感,提高了主动参与练习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增强了自我服务的意识。同时以鼓励的方式,在班中经常开展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等活动,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小班幼儿的自信心。其次,把握好材料的层次性原则。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在“打扮娃娃”的活动中,我们投放的材料有:粗细不同的各种颜色橡皮筋、不同大小和类型的发夹、彩色丝带等,幼儿可以用套、夹、打结等方法打扮娃娃,对幼儿的手指小肌肉也是一种锻炼;又如在“喂宝宝吃饭”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情况,分阶段投放材料,第一阶段是各种材质的大汤勺、大的豆类物品和玩具食品;第二阶段增加了中等和

7、小的汤勺,小型的豆类和玩具食品;第三阶段增加了贴有标记的分类盒,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在喂娃娃的同时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游戏。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适时调整材料或增加难度,不断引发了幼儿的兴趣。我们在投放材料时注重个体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幼儿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样一个学习内容,材料的投放考虑到不同层次幼儿的实际需要,对不同能力幼儿进行分层指导。如在“小刺猬背果子”的活动中,我们提供的夹子有不同大小、难度的;果子也有所不同的:有已经剪好直接可以夹的、有的需要自己装上夹子再夹果子的、还有的是画好轮廓需要自己剪下来的。不同难度的材料可以供不

8、同水平的幼儿自己选择和操作,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提高。又如在“快乐的六个宝”主题中,我们在生活区中投放了装有不同味道物体的盒子和瓶子,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通过听一听、闻一闻等活动,体验六个宝的用处。而各种盒子和瓶子的打开方法也给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带来了挑战,通过活动中同伴的交流分享,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四、家长积极参与,共同帮助孩子创设和丰富生活区的环境,并将生活能力的培养延伸到家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首先,我们从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入手,让家长了解生活教育的重要性,放手让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

9、,家园配合,发展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我们利用来园和离园时的接待、家园联系栏、班级网站等途径,向家长宣传生活教育的理念,并与家长达成共识:如果成人能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这是幼儿将来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同时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请班里的一些家长做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介绍,家长们也会积极互动起来,相互探讨,分享家庭教育的好方法。其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生活区活动的开展。如在发展幼儿穿脱衣裤的能力中,我们请家长们提供娃娃、孩子小时候的衣裤袜、玩具娃娃的裙子等;在开展给

10、娃娃打扮的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发夹、橡皮筋、头绳等,丰富了活动的材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发展了手指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再次,引导家长继续在家督促幼儿练习和强化习得的技能,放开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减少包办代替。我们和家长及时沟通,了解情况,给予孩子即时的鼓励和肯定,使幼儿通过反复的操作,巩固经验,从而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小班生活区的创设是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同时创设游戏环境时要顺应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使小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材料和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