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县情简介.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41779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渠县县情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渠县县情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渠县县情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渠县县情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渠县县情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渠县县情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渠县县情简介.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渠县县情渠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幅员2018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493个行政村、62个社区。总人口145万,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六。2007年被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1.历史悠久、特色突出。早在周代,先民賨人就在现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賨国都城。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公元1376年正式定名渠县。境内六处七尊汉阙,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誉称为“中国汉阙之乡”。渠县黄花独有七蕊,是中国黄花中的极品,誉名为“中国黄花之乡”。渠县刘氏竹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上乘工艺品,因此又被誉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渠县呷酒已有4500多年的酿造历史,三

2、汇特醋名列全国十大名醋之一。2.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渠县是川东重要的交通枢纽。襄渝铁路63公里纵贯南北,达成铁路36公里横贯东西,过境渠县的达巴铁路正在建设,共设6个客货运站。G318、S204国省干道、县乡公路纵横交错,92%的行政村通水泥路,通车里程3258公里。南充渠县梁平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达州营山、平面广安高速公路已纳入全省高速路网规划。州河、巴河在三汇镇汇成渠江,境内通航里程283公里,渠江航道四级升三级改造工程即将启动,届时千吨货轮可直达重庆。3.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现已探明矿产资源22种,岩盐分布75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1050亿吨。石灰石储量12亿吨,石膏储量1.16亿吨。煤

3、资源储量9252万吨,水资源储量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储量18万千瓦。天然气、钾盐、锶矿、磷铁矿、石英砂、膨润土等储量较大,品位较高。境内有各种生物300种,是国家商品粮、高瘦肉率商品猪、无公害甜橙基地县和省柑桔、黄花基地县。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据统计,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0.46亿元,同比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77亿元,同比增长30.1%;民营经济增加值66.35亿元,同比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1亿元,同比增长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6亿元,同比增长1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338万元,同比增长32.43%;地方财

4、政一般预算支出232613万元,同比增长17.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8元,同比增加15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9元,同比增加734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9.9亿元,同比增长46.3%。 今年以来,渠县牢牢把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抓项目保增长、抓产业促转变、抓基础惠民生、抓党建强保障”四大工作主题,攻坚克难,奋力爬坡,各项工作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16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38297万元,同比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282万元,同比增长22.5%;固定资产投资563358万元,同比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799万元,同

5、比增长1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219万元,同比增长3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9元,同比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28元,同比增长20.3%。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渠县坚持“壮大产业、拓展新城、激活乡镇、改善民生”的跨越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扭住项目、投资、招商引资三个关键环节,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从2006年的全市第六位,上升到2010年的全市第二位,首次获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等奖。1.狠抓项目建设。坚持把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引擎,抓好项目大会战。2008年以来,全县推进“四个一批”重大项目221

6、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2个,投资突破100亿元。一是强化资金保障。20082010年,共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22.33亿元。推出招商项目186个,签约111个,实际到位资金88.02亿元。鼓励全民创业,激活民间资金113.69亿元。二是强化环境保障。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强化组织保障。实行县级领导挂包重点项目制度,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全部实行工期“倒排”,制定进度手册,按时按质督查验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狠抓产业发展。坚持把产业支撑作为推进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强

7、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完成了工业园区和电力、建材、盐化工、食品加工“1+4”规划,明确了工业发展方向:力争建成达州电力供应基地、四川水泥生产基地、全国有名的盐化工基地。完成了现代农业园区和黄花、柑桔、生猪“1+3”产业规划,找准了农业发展的重点:打好“三张牌”,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完成了城市商业网点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力争文化、商贸、旅游联动发展。二是注重平台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的集中发展。工业园一期(1000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入驻企业9家。推进城市新区建设,推动产业的聚集发展。西区基本成型,形成了城市的新商圈;东区正在加快推进,将建成全县新的政治、经济、文化

8、中心。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的规模发展。园区已入驻业主8家,流转土地1800亩,有效地示范和带动了全县黄花、柑桔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賨人谷景区建设,达到产业的联动发展。賨人谷景区即将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区,将联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产业发展。三是注重产业培育。重点推进煤电、建材、盐化工、食品加工和文化旅游“五大产业”。2010年,煤炭年产能已突破150万吨,随着龙门峡北矿的建成投产,两年以后可望达到200万吨;华电新上230万千瓦硫化床机组,加上南阳滩、石佛滩、舵石鼓电站技改扩能,装机容量可望突破150万千瓦,煤电产业产值有望突破45亿元。建材方面,有水泥、石膏、铸

9、石、页岩砖等生产企业,水泥产能达到330万吨,建材产业产值25亿元以上。食品加工有黄花、呷酒、肉类、白酒生产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产值已突破5亿元。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红色文化,去年旅游业产值超过6亿元。3.狠抓民生改善。坚持“亲民爱民是本分、惠民富民是责任”,强力实施“九大民生工程”,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08年以来,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有效解决了车辆停放难、垃圾处理难、行人入厕难、市场规范难等“城市四难”问题,强力打造特色乡村风貌。2009年8月8日,省委刘奇葆书记率队到渠县视察

10、,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1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一等奖”。二是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变了以前签责任书的办法,由书记、乡(镇)长主动承诺建设任务,实行双向“倒逼”(筹资不到80%的不准开工、完不成承诺任务的自动辞职),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08年以来,全县新建农村公路260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92%的村通水泥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行路难”问题,被表彰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三是有序推进抗洪救灾工作。渠县自然灾害频发,继2004年“9.3”洪灾、2005年“7.8”洪灾、2007年“7.7”洪灾之后,去年渠县再次遭遇了“7.18”特大洪灾

11、。我们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0.8万人,救援被困群众3万余人,夺取了抗洪抢险、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同时,城乡就业、城乡低保、困难救助等工作稳步推进。4.狠抓安全稳定。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一是强化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力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二是强化平安创建。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三是强化信访稳定。持续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万名干部大下访活动,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强化排查、调处和稳控工作。北京奥

12、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建党90周年和全国、省市“两会”期间,全县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上访事件。2010年,渠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信访工作先进县”。5.狠抓党的建设。坚持以党建导航发展、以党建保障发展,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互动互促”。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县委被市委表彰为“四好领导班子”,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渠县工作,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两次集中宣传渠县经验。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建“一三三”活动,着力实施城镇基层党建“三覆盖”工程。探索建立县委常委联系乡镇制度,全面落实激活乡镇二十条措施,基层党组

13、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强务实作风建设。按照“对群众要有感情、干工作要有激情、办事情要有效率”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严肃查处作风懒散、纪律松懈、办事拖拉等干部作风问题,强化了“要站就站前列、要争就争第一”的工作理念,形成了雷厉风行、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干部作风,树立了“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干部形象。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更加注重人岗相适,大胆启用“抓发展有水平、保稳定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坚持“亮起来做”,有效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选准班长、配强班子、用好干部、推进发展,取得了上级肯定、群众拥护、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需要了解的内容为什么

14、叫渠县:有两种说法,最直接最简单的说法:渠县因为渠江而得名。最科学的说法是:据说文解字,“渠”是古代的一种类似于盾牌的兵器,因渠县古老的祖先賨人被称为“板楯蛮”,板楯是賨人最好的武器,所以,把善于使用板楯这种兵器的人聚居的地方称为“渠”。渠县的名人:有中国早期的思想家鹘(g)冠子,有东汉的车骑将军冯绲,有三国时期蜀国名将王平,有清代台湾守台副将王万邦。文学方面,有清代散文名家胡春滋,有现代著名诗人杨牧,有当代农民作家贺享雍。目前,在全国各地党政军和商界都有不少杰出代表。三张全国名片:1、中国汉阙之乡:阙,是立在宫门、庙门、墓门前的门柱。阙是兴盛于汉代的建筑物,也是现存的历史最早的地面建筑物,现

15、在全国现存汉阙29尊。渠县有冯焕阙(东汉时宕渠人,曾任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刺史、幽州刺史)、沈府君阙(后汉时宕渠人,曾任中央军高级官员和地方官员)等6处7尊汉阙,占全国存量的四分之一,1956年,渠县汉阙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渠县被正式誉名为“中国汉阙之乡”。2、中国黄花之乡:黄花俗称黄花菜,草本植物,观为名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由于渠县气候和土壤正好符合黄花生长特性,渠县黄花品质优良,而且独有七蕊,被称为“黄花之上品”,曾获得中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远销东南亚地区。在日本,把黄花列为十大健脑菜之首。2007年12月,被中国食品工

16、业协会誉名为“中国黄花之乡”,2008年6月18日,我们举办了中国渠县首届黄花节。2009年渠县黄花被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有“武坪早”、“冲里花”、“三月花”等多个优良品种,全县栽植面积约7.5万亩,亩产鲜花1000-1200斤,鲜花3元/斤,5斤鲜花可晒制1斤干花,干花20元/斤,综合产值3-4000元/亩。3、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渠县“刘氏竹编”设计新颖、编织精巧,融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展评大奖,是国家旅游定点产品,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被文化部誉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渠县最有名的竹编大师,是被誉为中国工艺大师的刘嘉峰。渠县呷酒和三汇特醋:1、渠县呷酒:据华阳国志、后汉书等古代文献记载:呷酒与中华文明同步,起源于秦汉前、古賨都车骑城(现四川渠县土溪城坝村)。賨人建立了賨国,发明、酿造了醇和怡畅的呷酒。公元前314年,秦灭巴蜀置宕渠郡,秦王赐賨人进贡的“呷酒”为宫廷御酒。秦末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