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410215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3 第一次工业革命唐山市第七十四中学 郭云峰一、设计思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13课。本课的主题是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冀人教版教材简单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讲述了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用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和火车机车的发明制造,高度概括了工业革命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九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具备了

2、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表达能力,通过教材他们可以较好地理解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但另一方面,教材没有介绍工业革命其他方面的影响,学生受到自身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难以对工业革命进行全面思考和定位。 通过以上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珍妮机、改良蒸汽机和铁路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学难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我计划通过整合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选择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表格、图片、视频或文字材料,用来展示“珍妮机、改良蒸汽机和铁路的出现”。这些生动直观的历史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发明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补充一些工业革命促进经济

3、发展、改变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史料,以学习资料的方式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每一则史料都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若干问题,既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又减轻了学生的思考难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用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和火车机车的发明制造,初步理解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领域的巨大变革。 2、理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资源整合、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通过比较工业革命对西

4、方和东方的不同影响,指导学生通过横向的、纵向联系的方法,比较对照历史,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珍妮机、改良蒸汽机和铁路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四、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五、教学方法谈话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六、 课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1897年世界地图提问:1、图中红颜色标识的地区是哪个国家?2、19世纪的英国人看待自己的国家与世界的呢?结合地图出示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的观点:“大洋洲有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

5、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3、世界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补充:这位经济学家没有提到的是,广阔的殖民地还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4、英国为世界提供了什么?介绍:大量的工业品,特别是棉布和铁器。19世纪,英国为世界提供了超过一半的棉布和铁器,5、这说明英国具有什么能力?强大的生产能力由何而来?这就是今天研究的课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新授出示学习任务:1、为什么发生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的进程。3、工业革命的影响。(一)为什么发生工业革命问题1: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19世纪英国强大的生产

6、能力由何而来?源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发明和使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当时,英国为什么要提高生产能力呢?材料:“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都要。一位伦敦的经理人 ”引导学生思考: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经济的什么情况? 当时的英国纺织业能否满足这种需求? 图片欧洲旧式纺车欧洲旧式织布机。介绍:最好的纺车每次只能纺一根线,最好的织工一天只能织一匹布。 总结:手工劳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技术。问题2:工业革命的条件 18世纪60年代以前,英国发生了哪些事件,为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创造了哪些条件呢?板书要点

7、小结: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充足的资金、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广阔的市场和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的积累,这些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英国最早具备了这些条件,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二)工业革命的进程问题1:工业革命早期主要发明阅读工业革命早期的主要发明表,思考:1、早期有哪些主要发明?最早的发明是什么?2、这些发明集中在哪个行业? 与旧式纺车相比,有什么共同的优点?3、这些机器使用什么动力?有什么不足?问题2:瓦特和改良蒸汽机1、谁在改进动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出示瓦特和改良蒸汽机图片。2、观看视频,边看边想:蒸汽机是怎样工作的?改良蒸汽机与人力、水

8、力相比有什么优势? 3、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展示图片早期使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纺织厂早期使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煤矿4、交通工具的发明改良蒸汽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源源不断的原料需要尽快运到工厂,而堆积如山的产品也需要尽快地运往市场,观察早期使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煤矿,人们用什么运输原料和产品呢?交通运输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哪些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展示图片汽船“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新式交通工具也采用改良蒸汽机做为动力机器,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纺织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等各种工业生产部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相继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

9、,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小结:请学生结合板书总结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学习资料,从多角度谈一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资料详见附页1)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引导、启发学生交流 板书要点总结: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2、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日益明显和尖锐;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三、练习发礼物,做练习(习题详见附页2)四、小结及作业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和影响。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以史为鉴,通过今天的学习

10、,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在课下研究,下节课交流。观察,回答1、英国2、感知、理解3、思考、回答:资金和原材料 4、了解5、回答:生产能力 阅读 结合材料思考、回答:市场需求大思考、交流 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思考,交流结合图表信息思考、抢答结合课本回答: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观察、记忆思考、交流稳定、持久、方便、可控、动力强劲等。感知,比较 观察、回答:人力、畜力结合课本,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归纳、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纺织业,出现了珍妮纺纱机等一系列发明,纺织业的发明带动了动力行业的革新,出现了瓦特改良的

11、蒸汽机,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明。到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基本结束。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习资料讨论,归纳关键词2、小组交流 练习总结,思考 把地图与杰文斯的观点相结合,创设历史情境,目的在于以英国为例直观生动地呈现工业革命的影响,激发学生追根溯源,探究工业革命的兴趣;同时为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做铺垫。 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 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蒸汽机的工作原理,理解改良蒸汽机

12、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通过了解珍妮机、改良蒸汽机和铁路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领域的巨大变革。 通过资源整合、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培养以历史材料为依据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巩固提高,寓教于乐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启发学生反思历史,发现历史规律。板书: 交通运输汽 船蒸汽机车纺织业珍 妮 机(开始)动 力改良蒸汽机手工劳动机器生产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纺织业生 产方 式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资金 劳动力有利 原料 市场 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