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40692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wor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wor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wor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wor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wor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wor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wor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wor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西游记作者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政府决定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中文名:吴承恩 外文名:Chengen Wu 别 名

2、:吴汝忠,高甸吴氏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淮安出生日期:1500年逝世日期:1582年职 业:作家主要成就: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目录1 人物生平2 主要成就 诗作3 人物评价4 作品特点5 轶事典故 称号6 亲属成员7 后世纪念 墓址 复原 纪念馆 研究会8 艺术形象9 创作背景1、人物生平编辑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

3、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 1529年(嘉靖八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大约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1551年(嘉靖三十年)吴承恩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终因受人诬告

4、,“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晚年在贫穷中逝世。 吴承恩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或野史。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他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

5、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

6、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2、主要成就西游记、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吴承恩写的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被选进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十一课中。三打白骨精被选为苏教版六年级第八课.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入选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一课中。孙悟空棒打白骨精也入选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十二课中.猴王出世选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选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4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选入人教S版五年级上册第30课.诗作【杨柳青】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

7、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一轮明月满乾坤】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西游记3、人物评价 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长兴县志: “性耽风雅,作为诗,缘情体物,习气悉除。其旨博而深,其辞微而显,张文潜后殆无其伦.” 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 李维祯:吴承恩的诗文成就时说,吴的诗文“率自胸臆

8、出之”,不事雕琢,他的诗和唐代的钱起、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相上下,他的古文与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相出人。 陈文烛:淮安古来文学家,在汉代有陆贾、枚乘,三国六朝有陈琳、鲍照,唐代有赵嘏,宋代有张耒,吴承恩的成就正是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他是张耒以后淮安最杰出的文学家。 陈文烛: “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明堂 一赋,铿然金石。 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古何人,班孟坚柳子厚之遗也。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盖淮自陆贾枚乘匡衡陈琳鲍照赵嘏诸人,咸有声艺苑,至宋张耒而盛,乃汝忠崛起国朝,收百代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沉辞渊深,浮藻云峻,文潜以后,一人

9、而已,真大河韩山之所钟哉! ” 李维桢: “嘉隆之间,雅道大兴,七子力驱而近之古,海内翕然向风。其气不得靡,故拟者失而粗厉;其格不得逾,故拟者失而拘挛;其蓄不得俭,故拟者失而糅杂;其语不得凡,故拟者失而诡僻.至于今而失弥滋甚,而世遂以罪七子,谓李斯之祸秦,实始荀卿。而独山阳吴汝忠不然。 汝忠于七子中所谓徐子与者最善,还往倡和最稔,而按其集,独不类七子中人之好,从来久矣。天下方驰骛七子,而汝忠之为汝忠自如。 以彼其才,仅为邑丞以老,一意独行,无所扳援附丽,岂不贤于人远哉! ”4、作品特点 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 “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

10、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 . “此论则比何李通达得多,故其诗作,多自胸臆出之。朱彝尊 明诗综 四十八谓其诗 习气息除,一时殆鲜其匹。 吴承恩的诗作浪漫主义气息又特浓,故被陈文烛称为 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吴承恩的见识非凡,不仅看到当时的文坛之弊,而且能跳出复古主义的圈子,独树一帜,强调 “谢朝华“蓄多识”“去陈言”“漱芳润”. 在诗文创作中, “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不至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 , “师心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 .这便超越了前后七子,而独步文坛. 吴承恩的诗文

11、 “率自胸臆”“师心匠意” ,据现存240余首诗歌词曲障词及颂赞来看,除一些障词颂赞属于应酬外,大多极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二郎搜山图歌 是他精心构思的上品,虽是题画诗,却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话故事,揭露了当时“五鬼”“四凶” 横行的黑暗现实,期望 “胸中磨损斩邪刀“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 ”“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这与 西游记 赞扬孙悟空 “大闹天宫” 的英雄主义精神与气概何其相似?贺学博未斋陶师膺奖序 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露是何等逼真而传神: “夫不独观诸近世之习乎?是故匍匐拜下,仰而陈词,心悸貌严,瞬间万虑,吾见臣子之于太上也,而今施之长官矣;曲而跽,俯而趋,

12、应声如霆,一语一偻,吾见士卒之于军帅也,而今行之缙绅矣;笑语相媚,妒异党同,避忌逢迎,恩爱汝,吾见婢妾之于闺门也,而今闻之丈夫矣;手谈眼语,诪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 赠卫侯章君履任序 道, “况乎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机械日繁,奸诈之风日竞,其何以为之哉? ” 这与宗臣的 报刘一丈书 对当时官场污浊与官吏腐败的揭露何其相似,作者对现实的观察何等敏锐细致。百回本 西游记 对天宫龙宫地狱的弄虚作假官官相护肮脏交易的披露多么令人浮想联翩啊!他的 陌上佳人赋 堪与陶潜 闲情赋 相媲美。宿田家“柴门闭流水,犬吠花上月” 堪称绝句精品。最能表现他个性的则当数其送我

13、入门来、赠沙星士答西玄公启, “狗有三升糠分,马有三分龙性 , “虽贫杜甫还诗伯,纵老廉颇是将才 , “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 ,狂傲不羁,并自称“淮海竖儒” , “蓬门浪士” . 他在 花草新编序 中说: “重其人兼重其言,惟其艺不惟其类. 丽则俱收,郑卫可班于雅颂;洪纎并奏,郐曹无间于齐秦。” 强调文学创作的实绩,重视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丽” ,美也,艺术形式美是其价值之所在.这就突破了明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观,独树一帜,倡导文艺创作的 “情”“挚 ,追寻 “奇”“丽” 的艺术风格。他在 范宽溪山霁雪图跋 中强调 “真趣”“意象如生 ;在 题沈青门寄画海棠用东坡定惠院韵

14、中高倡 “真趣”“独绝” , 虽是题画诗,却显见其鉴赏旨趣 “意先足”、“奇赏”、“绝流俗”、“传神”、“真淑” 等。 在 序技赠写真李山人 中又强调 “情趣“真趣” ,与后代公安派、 李贽的文学主张何其相似。5、轶事典故称号 淮安在汉代曾叫射阳县,县的东南有一湖泊叫射阳湖,所以吴承恩以“射阳”为号,经常自署为“射阳居士。后代亦有人称他为“射阳山人”.6、亲属成员 吴承恩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父吴锐,字廷器,卖“彩缕文羯,是“又好谭时政,竟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之人。吴承恩、吴承颜,系同族兄弟,学行和政声,有名于时。承恩以选贡官潞南通

15、判;承颜以贡生官监察御史,謇谔敢言,声震一时. 一般公认他是中国的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但也有观点认为不是,在学术界保持着争议(旧时传说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处机).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中指出,从西游记问世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里,各种刊本或署朱鼎臣编辑,或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处机撰,没有一本承认吴承恩的著作权。胡适1921年的西游记序也说此作“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鲁迅先生力主吴承恩说,胡适得到鲁迅抄给他的材料,便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主张.学术界对此一直颇有争论,也有学者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7、后世纪念墓址 吴承恩墓位于淮安城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在大运河东堤东的南干渠东边。墓园呈方形,四周以小水沟与外界相隔,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基封土直径为5米,高1。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