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笔墨游戏──青蛙.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39992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教案:笔墨游戏──青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美术教案:笔墨游戏──青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美术教案:笔墨游戏──青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美术教案:笔墨游戏──青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美术教案:笔墨游戏──青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教案:笔墨游戏──青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教案:笔墨游戏──青蛙.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美术教案:笔墨游戏青蛙笔墨嬉戏青蛙一课是运用现代训练技术和现代训练观念在根底训练课程教材改革理念的推动、落实中进展的课堂教学讨论。它是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讨论新课程、探究新方法为宗旨的教学设计。课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挖掘这节课的人文内涵以增加学生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激发学生传承、发扬美术文化,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加深对根本用笔、用墨方法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青蛙,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2.过程与方法(1)在开放式的笔墨嬉戏中体验、感受笔墨变化,学习青蛙的画法。(2)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习组织画面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尝试

2、、联系生活、观赏表现挖掘人文内涵,激发学生传承美术文化的愿望和喜爱生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国画根本用笔、用墨方法的了解,会使用绘画语言表现物象。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制造力,培育学生的笔墨造型力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教室中张贴大量的学生笔墨嬉戏荷花的作品,吸引学生留意力,帮忙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运用实物投影创设嬉戏气氛,集体感知体验笔墨嬉戏1提出活动要求:请几名同学到前面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做一个笔墨小接龙。要求先由一名同学大胆地在纸上画一笔,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画的像个什么,连续添画。其他同学观看笔墨的变化。教师小结:1.笔墨

3、真奇妙,大家画的凑在一起,用笔用墨不同会消失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2.说说学生画得多好玩,寥寥几笔一种新的事物就跃然纸上。设计思想:嬉戏创设了一个活泼的课堂气氛,营造出笔墨艺术的情境,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准时地发觉笔墨的奇妙变化,用笔用墨的不同会消失意想不到的效果。笔墨嬉戏2再请几名同学到前面通过实物投影进展水墨嬉戏,其他同学观看参加学习。大量的同学近距离地参加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观看,更好地体会笔墨变化。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在纸上怎样用墨画一个小水滴”。学生:用中锋变侧锋一笔画成;用线勾成一个水滴;用笔甩上大小不同的水滴;用几笔涂成一个水滴教师:哪种方法是画一个小水滴最简洁的方法?学

4、生选择方法。教师在方法下面紧接着用三笔画了一个更大的水滴。告知学生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学画一种小动物。在教师的带着下学生与教师一起学画。教师示范后腿和一条前腿的画法,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尝试画另外一条前腿。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简洁添上几笔画出青蛙的眼睛和肚皮。教师边讲解用笔用墨的方法边与学生合作绘画,四周的同学会观看入微。很自然地提醒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画水墨青蛙。学生在体验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思想:这两个笔墨嬉戏转变了以往传统的国画教学灌输式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实行以实物投影为根底的信息技术,扭转了人们始终认为实物投影的应用是另一种黑板形式的熟悉。促进了师生沟通形式的多样、信息反应准时,从而提高训练

5、教学效率。三、联系生活,介绍青蛙习性教师:你了解小青蛙吗?小青蛙有哪些习性?学生:小青蛙的两条后腿是长长的,会蹦跳。教师请学生到前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并邀请自己的小伙伴。提出思索问题“想想它们怎样蹦蹦跳跳,它们在哪儿蹦蹦跳跳。”学生一边学着青蛙蹦跳,还一边呱呱地叫。教师在旁边讲解引导学生观看小青蛙在蹦跳时是用后腿发力,说明小青蛙的后腿很强健。教师:小青蛙寻常喜爱呆在什么地方?学生:水里、陆地、潮湿的地方、荷叶上面。教师:除此以外,小青蛙还有哪些习性?学生:小青蛙喜爱在夜间吃蚊子。教师请学生用手表现小青蛙是怎样吃蚊子的。学生用手向上伸出卷起,呈现青蛙捕食时的动态。教师依据学生找的特点编成儿歌,总

6、结小青蛙的特点:鼓眼睛,大嘴巴;绿花袄,白肚皮;后腿长来前腿短,伸出舌头把虫抓。设计思想:喜爱大自然不是一句空话,感受是要发自学生内心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小青蛙,在教师的启发中发觉青蛙的特点和习性。学生对小青蛙宠爱的感情是在活动中迸发的,课下学生还学着小青蛙的叫声。这种情感以人文的、更直接的方式深入学生内心。四、学习思索,稳固学问1.演示画法,留意青蛙的特点教师概括小结:画小青蛙要有浓墨、淡墨之分,肚皮的墨色最淡。还要有中锋、侧锋之分。板书:中锋、侧锋、浓墨、淡墨。2.分析动态变化教师:小青蛙的动作特别丰富。身体方向变化,动作也发生变化。变化最丰富是小青蛙的哪局部?学生观看图片发觉是

7、四肢。教师小结动作特点:“坐也是坐,立也是坐,行也是坐,卧也是坐”。青蛙的动态身体变化很小,主要是四肢的变化。设计思想:通过教师完整的画法讲授,学生能够系统地消化学问。教师的板演是直观地赐予学生信息的方法,板书则是提示学生需要把握的主要内容。五、运用课件,感受理解完整作品教师:画家画的小青蛙不仅留意笔墨变化,而且还特别有情趣、韵味。1.观赏、分析书上齐白石的作品教师:这幅画中小青蛙的墨色有什么变化?学生观看到有特别明显的墨色区分,一只画得深,其他几只画得浅。教师:它们在干什么?学生有的说在做嬉戏,有的说其他小青蛙在叫那只墨色最深的小青蛙,有的说它们在谈论什么教师小结:由于墨色的区分和小青蛙在画

8、面中方向、位置的不同使画面富有情趣。2.观赏、分析课件中另一幅齐白石的作品教师:这幅画的情趣表达在哪儿?学生:水里面,青蛙妈妈带着几只小蝌蚪;岸上的青蛙似乎在聚会。教师小结:齐白石画青蛙传神之妙,贵在以拟人化的夸大手法描绘青蛙的形态动作。画面中添加小蝌蚪使画面更生动、好玩。几只青蛙聚在一起,仿佛是孩子们在嬉戏,使人感到特殊亲切得意,具有百看不厌的艺术感染力。3.大量观赏作品教师:齐白石老人画的有关青蛙的画还有许多许多,每幅画都有不同的情趣。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课件出示若干幅齐白石画的青蛙)设计思想:美术教学是视觉艺术,一张完整的中国画应具备的韵味只有通过视觉感官才会有感受。在教学中通过使用课

9、件观赏齐白石经典的青蛙作品,不仅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画具备那些韵味,而且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浓郁的艺术气氛。学生在感受、理解作品的同时会自发地开掘其人文内涵,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人文精神。六、用音乐创设创作气氛,学生进展练习1.提出创作要求教师:看书比照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生作业有什么不同?学生:这节课的画面主要是小青蛙,荷花以及其他环境只起衬托作用。教师:除了画荷花以外,还可以给小青蛙添加哪些环境?学生:小青蛙和小蝌蚪在一起、下雨时小青蛙用荷叶当伞、小青蛙在芦苇丛中学生绽开丰富的想像。2.学生进展创作,体验笔墨情趣播放节奏舒缓、美丽的乐曲,创设创作气氛。设计思想:美丽的乐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首

10、适宜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表现欲望。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陶,绘画表现时才会把小青蛙画得活敏捷现,富有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七、总结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对学生的作品进展评价,还将学习的内容延长。教师:这节课,你对笔墨有了哪些新的感受?学生总结:以前只会画荷花,现在还会用墨画青蛙;学会画国画还要画出趣味;墨色的变化太丰富了不太好把握教师:有的同学可能画得不是很抱负,这没关系。国画必需要有许多许多年的功夫,不然把握不好笔墨效果。有位画家曾说过“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这就是说同学们要更多、更好地练习,才会用笔墨的韵味表现自己的心情。我们今日只学会一种小动物的水墨画法。笔墨变化

11、无穷,课下可以用所学的方法连续表现其他的小动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又回到生活中。(单位: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点评国画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只重视学问的传授,过于强调技能、技法的讲授。课堂一板一眼,过于死板、沉闷。二是有些教师对新教材理解的误区,用了许多种方法如探究、合作、争论等,但是忽视了国画课中特有技法的传授。针对这节国画课,温教师的方法设计为体验式学习。表达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上。如课堂开头笔墨嬉戏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嬉戏是围绕学问点绽开的。学生在嬉戏中体会笔墨浓淡的变化,以及中锋、侧锋的使用。学生是在开放式学习中感受青蛙的画法。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

12、导下进展学习,教学过程特别自然,整个学习过程是师生在互动式的情境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在其中也解决了这节课的学问点。这节课的另外一个学问点是画面情趣的表达。教师采纳了另外一种方法,让学生看大量的名家作品。学生在观赏、理解的同时感受一幅中国画应当具有的韵味,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人文精神,从中开掘人文内涵。经典的作品为学生构建了浓郁的艺术气氛,从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完毕时,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和鼓舞,并且进展课外延长。在美术课中渗透文化的熏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我认为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紧凑,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注意学问传授。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点评人: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朱晓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