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39811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38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策略 5第二节 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6第三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第四节 产业布局规划 8第五节 综合交通规划 9第六节 市域空间管制 12第七节 旅游规划 14第八节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5第九节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8第十节 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21第十一节 资源保护与利用 23第十二节 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 26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 28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33第六章 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34第七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36第

2、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 36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7第三节 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39第四节 绿地系统规划 41第八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4第一节 交通发展目标与政策 44第二节 综合交通枢纽与复合廊道建设 45第三节 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 47第四节 道路系统规划 50第五节 公共交通规划 51第九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53第十章 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8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城市特色与景观规划 59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63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66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66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66- I -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 68第四节 通信

3、工程规划 69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 70第六节 供热工程规划 71第七节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72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74第一节 防洪工程规划 75第二节 排涝工程规划 75第三节 抗震工程规划 76第四节 消防工程规划 77第五节 人防工程规划 77第十五章 建设时序 79第一节 近期建设规划 79第二节 中期建设规划 80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 81第十七章 附则 82附表 1: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 83附表 2: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84附表 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85附表 4: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6附表 5: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7附表 6:中心城

4、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8- II -文本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第一章 总则1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编制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促进淮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 持续发展,指导淮安市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经江苏 省人民政府批准,淮安市人民政府对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进行修订, 编制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 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 的通知 (国办发(2006) 12 号)、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审查 工作规则 (国办函(1999) 31 号)3、建设部城市规

5、划编制办法 (建规2005146 号)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建规2002112 号)、城市紫 线管理办法 (建规2003119 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建规 2005144 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建规2005145 号)5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 、淮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7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指导思想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地方特色的城市化道路。2 、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人文环境,尊重历史文化, 彰显城市特色。3 、因地制

6、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4、实现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 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 策的作用。文本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 2009 年2030 年,其中:近期: 2009 年2015 年;中期: 2016 年2020 年;远期: 2021 年2030 年。规划区淮安规划区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 面积为 3171 平方公里, 以及 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约为 15 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 3186 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

7、三个层次。1、市域, 指淮安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 4 区和涟水、洪 泽、盱眙、金湖 4 县,面积为 10072 平方公里。2、规划区, 指市辖区、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 港部分地区,面积为 3186 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 指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 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 235 省道。 强制性内容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下划线加粗文字部分条文,依据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 2005) 第三十二条划定。强制性内 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 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文本淮

8、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3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淮安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水平,显著增强 区域综合竞争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社会更加和谐,将淮安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的中 心城市和具有绿水生态特色的宜居城市。城市化质量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 推动城市功能提升和城乡统筹发展, 促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完善城镇综合功能,促进城 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1、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 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人民收入持续增加, 2016 年前全面实 现建设

9、小康社会目标, 2030 年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 指标逐步优化。2、社会发展: 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 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医疗、养老、失 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 更加殷实,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居环境日趋良好,文化素质 和文明程度提升,社会向繁荣、稳定、文明和公平发展。3、资源利用: 走集约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城镇建设在土地资源、 水资源和能源的使用上坚持集约节约的方针,降低城镇生产、 生活和交通的能源消耗,促进城镇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4、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布局, 形成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 乡一体发展格

10、局。有效保护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 态敏感区域,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继承城市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有效处 理生产、生活污染物,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将淮安建设 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园林城市。 (具体指标参见附 表 1)城市发展战略文本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1、以城市竞合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为契机,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通 过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协调机制加强城市合作;发挥淮安独有 的优势,以“竞优”战略实现与周边城市合作共赢。2、依托外来资本集聚和本地产业创新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战略 继续强化外来资本

11、在淮安的集聚,大力扶持本地企业,以具有 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突破口,建立具有根植 性的本地产业集群。3、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县城, 积极培育重点镇的城镇发展战略 强化市域、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提升区域整体 竞争力;积极培育区位、资源条件好的重点镇。4、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前提, 以宜居城市为目标的资源环 境保护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保护核心生态资源, 强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发挥水乡特色和传承历史,建设宜 居城市。 5、通过建设战略性地区促进城市空间整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建设板闸地区市行政中心、淮安铁路客运枢纽等战略性地区, 推动三淮空间实质

12、性一体化进程,促成三城(原淮阴市城区、 原淮阴县城区和楚州城区)融合、五区(清河、清浦、淮阴、 楚州、开发区)联动,整合城市空间发展。 6 、以漕运之都为文化主线的城市特色发展战略。结合京杭运河、洪泽湖、淮河水系等自然与人文资源,弘扬漕 运之都的文化特色;重视公共中心和滨水地区景观建设,塑造 和强化城市景观特色。4文本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策略第十一条 发展目标1、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发展按照城乡不同的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构建具有淮安特色 的市县(区) 镇三级工业园区, 实现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 以先进制造业为突破口、以现代

13、农业为基础的城乡产业空间统 筹发展新格局。2、城乡社会服务统筹管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促进城乡经 济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改善乡村生活方式与 生活水平。3、城乡生态环境高度协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统筹安排城乡空间布局,明晰城镇建设的 空间增长范围,形成城乡建设空间和生态空间有机融合、高度 协调的城乡生态格局。4、城乡基础设施高度共享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地区的延伸。建立便捷的城乡交通体 系,使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建立发达的网络信息 服务,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第十二条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分类指导合理划分重点发展地区和重点保护地区, 分区分类指引发展。2、突出重点科学推进城市化进程, 设定不同区域不同发展 阶段的城市化路径。 3、强调特色保护城乡自然和人文特色资源, 为未来城市化 模式调整和质量提高奠定基础。 4、注重协调提供城乡交通、社会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均等 化服务。5文本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第二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