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39787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国水稻种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一带一路开辟东南亚杂交水稻市场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球约 60%的人口依靠水稻生活。全国约有 4.5 亿亩水稻,其中粳稻 9000 万亩,杂交稻 2.2 亿亩,基本都是籼稻。今年 3 月份以来,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偏多。由于日照少,气温偏低,部分地区水稻播种和栽插有所推迟,可能对稻谷产量带来一定影响。我们预计未来稻谷价格将继续维持稳定。早稻、中晚稻、粳稻平均收购价(元/50 公斤)早稻、中晚稻、粳稻平均收购价(元/50 公斤)中国水稻育种全球领先。20 世纪 60 年代选育成世界上最早的杂交水稻,目前正向亩产 1130 公斤攻关。“一带一路”沿线很多

2、国家适合种植水稻,截至 2016 年,印度、泰国、越南三国大米出口量合计占全球总出口约 60%,总产量合计占全球 90%。16 年底,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建了 25 个农业基础示范中心,帮助提高杂交水稻育制种和栽培技术。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具有显著的优势,抗高温、抗病虫、抗倒伏、需肥量少、产量高的特点,可以满足东南亚温热的气候环境。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超过 2 亿亩,而印度、泰国等都较低,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中国水稻产量高于东南亚国家。全国来看杂交稻的占比在 50%左右,而东南亚国家杂交水稻的占比较低,产量也较低。截止 2017 年5 月,中国大米单产为 6.89 吨/公顷,越南的单

3、产为 5.73 吨/公顷,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等单产均不足 5 吨/公顷。东南亚国际自 20 世纪 60 年代水稻矮化半矮化取得突破以来,育种技术并没有发生巨大进展。主要大米生产国大米出口量(百万吨)不同国家大米单产(吨/公顷)二、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从重亩产到重米质转变杂交水稻的发展促进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中国从 1976 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杂交水稻,截至 2016 年累计种植面积超过 2 亿亩,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由于杂交水稻种子是 100%的市场化或商品化率,因而极大地推动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公布的数据,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值已从 2001 年

4、15 亿元,发展到 2016年的 207 亿元,增幅迅速。近几年杂交稻的占比略有下滑,本身和消费结构升级有关,杂交稻的口感一般不如常规稻,现在杂交稻的提升方向主要是在质量的提升方面。随着杂交稻口感提升,未来杂交稻的占比会逐渐提高,品种逐渐向 “矮秆、耐密、早熟、丰产、优质、多抗、高效、低本、好看”方向发展。2000 年开始国内种业逐步商业化,之前的科研实力都集中在科研院所,随着种子企业的上市,企业开始逐步培养自己强大的科研实力。现在国家种业推广“育-繁-推”一体化,鼓励更多的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科研实力,同时企业也可以花钱请科研院所进行研发,国家不再大规模地通过财政来立项支持部分种业品种,而是让

5、种业回归市场化。种业是个高壁垒的行业,一旦公司处于领先地位,后面会步步领先,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快。隆平高科培养隆两优和晶两优一共花了接近 8 年时间,水稻育种的一个周期基本也是 6-8 年,突破了杂交水稻口感不佳的问题,因此在培养新品种和技术积累来看,隆平走在了全球水稻育种的前列。2017年中国种业整合及市场格局分析一、种企数量每年递减,但行业集中度仍较分散自 2010 年起,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行业的监管的逐渐趋严,我国种子的持证企业的数量以每年一千多家的速度逐年减少,行业整合速度正在加剧,2015 年我国持证的种子企业数量为 4,660 家,相比于 2010 年的 8,600 家下降了 4

6、5.8%。企业数量虽每年都在减少,但行业总体分布仍较为分散,截至 2016 年 5 月,我国注册资本在一亿元以上的种子企业占 8%,3 千万到 1 亿元的占 33%,500 万元到 3 千万元的占 41%,剩下的 8%为注册资本 500 万元以下的,行业仍主要集中在中型种子企业。我国种子企业数量逐年递减我国种子企业数量逐年递减种子企业按注册资本分类(截至 2016.5)种子企业按注册资本分类(截至 2016.5)与国际种业相比较, 2014 年,世界前 10 强的种子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据了 43%,其中种子前三强企业孟山都、杜邦先锋和先正达分别占据了 19.04%、12.57%和 5.28%。而

7、国内前五强企业仅占据 12.79%,前 10 强企业仅占据了 18.2%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较比较分散。2014 年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格局2014 年我国种业市场竞争格局2014 年国际种业的市场竞争格局2014 年国际种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二、未来我国种业发展方向: 整合速度加快 ,行业龙头显现回顾全球种子行业的发展,其实是一部收购与兼并的发展史。20年前,行业集中度远低于现在。1994 年全世界前四大种业和农作物生物科技公司只占到市场份额的两成。2009 年,前四大公司占到市场份额的 54%。行业内的跨国种子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兼并的活动,推动全球种业整合与重组不断向纵深发展。2016 年全

8、球十大种子公司销售额(百万美元)2016 年全球十大种子公司销售额(百万美元)目前,在我国种子行业企业过剩,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且粮食库存过高,价格不景气的背景下,一方面,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研发能力有限,种子不具备竞争力,将逐步的退出市场,且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行业进入壁垒的提高,种子行业集中度会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国内龙头企业如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可通过收购兼并进行横向的扩张及资源的整合,提升行业内的竞争力以及市场的占有率,向世界种业进军。我国玉米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亿公斤)我国玉米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亿公斤)我国水稻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亿公斤)我国水稻种子供给远大于需求(亿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