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39525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临湖学区程老家小学:魏敏小学阶段是孩子智力发展、个性形成和品德等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模仿性和可塑性较强,所以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呢?年轻没经验的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一, 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最简便的途径就是将养成教育与现实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达到践行的目的,这是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了解父母、懂得孝敬、体味家政、学会体贴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支持父母勤俭持家”、“记住

2、父母的生日”、当一天“爸爸”和“妈妈”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父母做一些家务活,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会生活自理的本领,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最后达到道德品质上追求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的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养成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养成教育的针对性。二, 树立榜样卢梭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学生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说的道理,你就得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小学生具有富于幻想、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

3、外露、易冲动、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赖性大等特点,其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时,必须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榜样感召是以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榜样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优秀学生的榜样效应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激励。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小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榜样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心,强化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动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具有号召力和感召力。三, 创设情境陶冶情境陶冶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

4、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在行为习惯养成中,情境陶冶能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一个人步入窗明几净、地面如镜的大厅里,他会产生一种生怕踩脏了地面的感觉,无论如何都不会吐上一口痰。反之,如果一个人走进某个很脏的场所,他也会随地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小学生易受情境的暗示,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育人情境。如新学期开学,学生报到前,就要组织班干部把教室打扫干净,是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感受到一种整洁、守纪、勤学、向上的氛围。又如要训练学生养成早读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就要组织先到教室的同学早读,并引导其它同学随到随读,后来的同学见到教室里的同学都在认真地早读,也就会悄悄地走进教室,

5、很快地拿出课本认真地读起来。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同学们就慢慢形成了一种自觉早读的学习习惯。四, 协调家庭教育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因素很多,社会、家庭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学校养成教育是否达到最终目的,主要看学生良好习惯的迁移和发展,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因而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班主任应协调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主动宣传学校的教育要求,争取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配合,使他们都参与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中来,并与学校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达成共识。其中尤其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请他们为其子女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提供有利的家庭环境,如

6、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改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等。与家长加强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并积极配合学校强化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五, 加强检查督促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外力的检查和督促作用。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要外力的约束和调控,因此越是年龄小的学生,就越是要检查和督促,以免形成不良习惯。学校可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考核评比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从侧面督促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每周都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班级组成检查小组,增加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轮流对全校学生日常行

7、为进行检查评比,周周定期通报、讲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班主任也要善于返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热情的鼓励,如对一周内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生活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等。还可以书面激励,如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在作业本上及时写下评语:“你的作业书写工整,又有进步了。”在素质报告单上写上:“打扫卫生,你总是管好窗户,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操行评语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如:“你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男孩儿。”课堂上,你总是能敏捷而准确地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成绩也很好。同时,你又是班里的体育小健将,在秋季长跑和

8、春季运动会上,你为班级立下了汗马功劳,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也许是精力太充沛的缘故,你太好动了,总是趁老师不在时大闹天宫,上课时也经常招惹别的同学,因而使许多小星星都同你擦肩而过,为此,你也偷偷哭过鼻子,这说明你还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好孩子。老师希望你今后能改正好动的毛病,逐步成长为优点越来越多的好学生,这样,老师和同学们就更喜欢你了,你愿意吗?通过监督检查和及时地总结反馈,学生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不良的行为得以匡正。六, 利用集体育人刚入学的孩子,一只脚跨进了小学的大门,但另一只脚还停留在幼儿园中。在幼儿园时,游戏是他们的精神食量,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进入小学后,正规的系统的学习逐步

9、成为学生的主导活动,这时组建班集体是他们步入小学生活后从活动过渡到群体活动的一大转折。入学前,孩子们都是以自我中心;入学后,在班集体中,做事应该考虑到集体。班集体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沃土。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本身就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具有无形的同化作用和约束力。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促成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文明习惯。总之,班主任在抓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着眼于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进而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觉悟。这个大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它的实现甚至要贯穿整个人生过程。因此,养成教育要从低、小、近、细、严、乐、实抓起。班主任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临湖学区程老家小学:魏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