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39374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

2、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

3、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

4、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16、

5、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17、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EC50分别是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18、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19、汞的甲基化: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20、促癌物:可使已经癌变细胞不断增殖而形成瘤块的物质。如巴豆油中的巴豆醇二酯、雌性激素乙烯雌酚;

6、免疫抑制剂硝基咪唑硫嘌呤等。21、助致癌物:可加速细胞癌变和已癌变细胞增殖成瘤块的物质。如二氧化硫、乙醇、儿茶酚、十二烷等;促癌物巴豆醇二酯同时也是助致癌物。22、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生物毒性的特殊污染物。23、PTS(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持久性毒害污染物;是指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的污染物;包括POPs和某些重金属污染物。24、PP(priority p

7、ollutants):优先污染物;是指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25、PCBs:多氯联苯26、PCDDs/PCDFs:二恶英和呋喃类PCDD: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F:多氯代二苯并呋喃TCDD: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是目前已知的有机物中毒性最强的物质。27、EDCs(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传输、结合和清除功能起干扰作用的外源物质。28、PAEs(Phthalate Esters):邻苯二甲酸酯。29、PBDEs(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多溴代联苯醚30、CFCs:氟氯烃类31

8、、PAH: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32、PAN:过氧乙酰基硝酸酯33、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总悬浮颗粒物34、SPM(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飘尘35、IP(inhalable particles):可吸入粒子36、POM(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有机颗粒物37、BaP:苯并a芘二、填空题:1、常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滴滴涕(DDT)、氯丹(Chlordane)毒杀芬(Toxaphen

9、e)、六氯苯(Hexachlobenzene)、灭蚁灵(Mirex)、七氯(Heptachlor)、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和呋喃类(PCDDs/PCDFs)。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80%-90%_。3、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4、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 机械、 物理-化学 和 生物迁移 三种方式。5、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农业_、_交通_、和_生活_。6、 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 环境物理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 三种。7、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C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8、五

10、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 B Hg C Pb D As9、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 B Hg C Pb D As10、对颗粒物性质最为关注的是其粒径;其次是它携带的化学物质。1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 h NO + O (2)HNO2 + h HO + NO 或HNO2 + h H + NO2 (3)HNO3 + h HO + NO2 (4)H2CO + h H + HCO 或 H2CO + h H2 + CO (5)CH3X + h CH3 + X 1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 HNO2 、 N

11、O3和 HNO3 等物质。1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 光化学 烟雾的主要参与者。1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 CH2(O3)CH2O3 + CH2 = CH2 H2CO+H2COO 1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 粒度 、 化学组成 和 性质 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 和 湿沉降 两种。1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Cl + O3 O2 + ClO ClO +O O2 + Cl1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光化学烟雾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18、大气颗

12、粒物的三模态为_爱根核模_、_积聚模_、_粗粒子模_。1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_。2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 CO2_、CH4_、_N2O_、_氯氟烃_等。21、CFC-11和Halon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_CFCl3_和_ CF2ClBr_。2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2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_总悬浮颗粒物_、 _飘尘_、 降尘 、 可吸入颗粒物 。2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逸散层。2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SO2_、_颗粒物、硫酸盐颗粒物等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26、大气中CH4主要来自 有机物的厌

13、氧发酵、动物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 的排放。2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_NO3- 、_Cl-_、_HCO3-_。28、由于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nm的光往往不能引起化学离解。29、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SO42- 、 Ca2+ 、 NH4+ 。30、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 A C D 的光离解。 A O3 B HCHO C H2O2 D HNO231、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B C 。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 HO232、酸雨是指pH_C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A 6.0 B 7.0 C 5.6 D 10 B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