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38225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Digital Display and Spread of Cultureal Heritage Preservation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是艺术设计学本科必修专业课程。该课程结合本专业需要,将文化遗产保护与计算机知识融合,是一门新型的跨学科综合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而且可以进一步掌握如何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来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的保护。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一般方法与途径,能够用技术手段就某一数字化案例进行管理、分析与操作,从而提高其的技术素养与

2、策划管理能力,更将之前学过的计算机软件知识运用到实处,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数字化一般的方法及途径。2、教学难点:数字化的一般方法及途径、经典案例分析与策划思想。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分为三种形式:理论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主要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计算机技术手段在其中的作用以及经典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将学生分组,就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关系、经典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讨论,最后由组长报告讨论成果,老师加以总结。实践教学以老师边讲,学生边操作的形式,运用已经学过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就某一实例进行操作

3、,使学生掌握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四、 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64学时)1 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和意义1.1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11.2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理解11.3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掌握11.4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了解12 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2.1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掌握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掌握2.2.1 非遗的活态性记录保护12.2.2 非遗的传承性保护12.2.3 非遗的生产性保护1调研8调研汇报63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数字化技术3.1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采集理解13.2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管理解13.3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复原理解23.4 文化遗产的

4、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理解2课堂讨论24 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技术基础、方法及途径4.1数字化一般的方法及途径掌握14.2 平面技术基础理解34.3 三维技术基础理解54.4 影像制作技术基础理解54.5 虚拟现实技术基础理解34.6 网页制作与发布技术基础理解55 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实例5.1 实例之戏曲百折理解15.2 实例之浙南夹缬播理解15.3 实例之敦煌壁画理解15.4 国外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实例理解1课程讨论4实验课4五、 作业1课堂讨论40%2案例策划与制作60%六、 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1自编教材参考资料: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2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和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著:文化遗产研究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05。3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4 王耀希编: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