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第三次月考.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3786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08年第三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7-2008年第三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7-2008年第三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7-2008年第三次月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7-2008年第三次月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08年第三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08年第三次月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次 月 考 初 三 语 文 试 卷2007.12座位号题号一22分二6分三12分四15分五15分六50分总分120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秋风萧瑟 , 。(2) ,归雁入胡天。 (3)了却君王天下事, 。(4)_ _ ,浅草才能没马蹄。(5)梨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 , 。”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富有新意。 (6)周末,张明与家人沿着崎岖小路凳上了雩山(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内)峰顶,极目眺望,周围美景尽收眼底。他不禁感叹:“杜甫的诗句 , 真是太妙了!”(填望岳中的诗句)(7)我过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

2、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 。2、课堂内外,我们已接触了不少中外文学名著。下列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为什么?(供选名著:爱的教育水浒传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2分)3、仔细观察右面漫画,谈谈你的看法或感受。(2分)4、阅读下面几则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材料一:孟子说过“人恒过,然后能改”,说的是人们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材料二:三国时蜀国皇帝刘备在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刘禅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

3、而为之”。“不以恶小而为之”说的是不要因为错误小而不去在意它,而去做它。材料三:目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探究结果: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6分)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于都县“山明川秀,地丽物繁”,名胜古迹众多,旅游景点引人入胜。现已开发“红”、“绿”、“古”特色旅游景区10余处,如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毛泽东旧居何屋、屏山牧场、罗田岩摩崖石刻、宝塔公园等。另外,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发源示范点罗坳油槽下和梓山欧阳屋新开发的农家乐休

4、闲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目前正计划组织筹备建立长征文化艺术旅游节和锁呐艺术旅游节;新开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杨公坝、盘古茶场生态旅游等10个旅游景区。于都土特产有峡山道菜、岭背柿饼、梓山酱油、盘古山绿茶、禾丰珍珠粉、靖石高山青草奶等。(1)找出文中一个错别字,并改正。(1分) 改 ;(2)文中加横线句子是个病句,请改正。(1分) 改: (3)假如你是一位业余导游,要你去接一批游客,请你致一段简洁的欢迎词。(2分)(4)请你为我县的某一特产写一句广告词。(2分)你选的特产:广 告 词:二、古诗阅读(6分)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5、。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释:庵:草屋 华发苍颜:白发头发,老了容颜 梦觉:梦醒)6词的上片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7本词中哪两句高度概括了作者劳碌奔波而又壮志难酬。(2分)8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文言文阅读(12分)以蒙(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地名),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口昔,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

6、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选自三国志吴书(注释:疾:重病 募封内:招募境内 咄口昔:唉声叹气 瘳:好转 笃:重 降损:减少了舞乐饮食 敕:命令 约:简单)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数: 顾: 毕:10.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 命 道 士 于 星 辰 下 为 之 请 命11.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权闻之,益以悲感12.文章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3分)13.请联系所学内容并结合选段,谈谈你对吕蒙或孙权的评价(3分)四、现

7、代文阅读(一)(15分) 金色花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美,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顽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

8、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晴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

9、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

10、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14注音(分):枯涸( )吞噬( )15请你说说作者对“金色花”的态度有何变化?(分) 16我开始“不喜欢”“不关心”仙人掌的原因是什么?(分) 17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金色花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分) 18体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19本文对比巧妙鲜明,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

11、了对比。(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准考证号 装订线 20再读文章,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美的认识(2分)材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材料()荷花是圣洁美丽的象征,古代就有诗文赞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现代文阅读(二)(15分) 赶考儿子入初中,几经托人,才能够参加一场入学考试。我在考场外慢慢走着,消磨自己内心的疲倦和焦急。内心深处的记忆恍然就在这踱步中醒来,针扎了似的。长途客车上,

12、一个蓬头散发的女孩子枕在一个疲削的中年人肩上,睡着了。那个中年人穿着一身布衣不用问就知道是家境极其平常的农民。那个安然昏睡的女孩子就是十五岁的我,我依靠着的父亲要带我支离家几百里的城市参加一所中专学校的英语口试。一路上我都在昏睡,靠在父亲的肩上我睡得嘴角流出了口水。父亲带着我住在同村一位在这个城市里做了官的人家。在他家里,我第一次吃到了那样鲜美的牛肉面,第一次盖上了像一片轻柔的羽毛的缎子薄被,饭后我就去看书,只要一册课本在手我就会忘了一切不自在,何况还有父亲在身边。在我少年的记忆里,凡是去城里亲戚熟人家里吃饭,哪怕只是一个小时,我手里也拿着课本,课本是我去人家做客的一根拐杖,仿佛唯恐别人查证一个农民的孩子在城里的理由。课本是我在城里行走的证件。有课本在手,又有父亲陪着,我甚至记得他家阳台上,早晨总有灰色的鸽子跳上来,咕咕地叫。记得我拿一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仔细地望着那一片陌生而广大的城市。我隐隐听见了父亲和那位做官的同乡在说着口试时找熟人的话。一个多月后,坐在高一课堂里的我,突然得知自己确实并未被入取的消息。三年后,我终于如愿收到了当地一所比较有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亲戚邻人都来祝贺,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