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理论试题库.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37855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径理论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田径理论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田径理论试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田径理论试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田径理论试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径理论试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径理论试题库.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田径理论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 、田径运动:是田赛和径赛的合称。是比高度、比远度、比速度的项目。2 、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3 、径赛:用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叫田赛。4 、实效性:运动技术的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发挥人体的最大能力,从而产生最大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5 、经济性: 运动技术的经济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使用人体的能量。 6 、运动能力 :指的是人们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表现的本领。7 、周期性运动 :它是人体的运动的一种形式,是指多次循环或重复做某一相同的动作,每循环或重复一次为一个周期。8

2、、技术质量 :指的是所完成的动作接近技术的好坏的程度。 9 、内力: 人体的内力指的是人体运动时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 10 、外力: 外力是指人体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物体对人体作用的力。 11 、步长 :是指跑时两脚着地点间的距离。12 、步频 :是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13 、后蹬角: 后蹬腿的力点与身体重心的连线和地面之间构成的夹角叫后蹬角。 14 、重心波动差:在走、跑过程中,身体重心轨迹有上下、左右的波动,其上下波动的差数称重心波动差。 15 、补尝作用 :人体做空中动作时,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身体其它一些环节所做的一些相应的补偿动作,这种补充动作所起的作用称为补偿

3、作用。16 、腾起角: 是指人体起跳时,身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17 、腾起初速度: 是指人体起跳时,身体腾起离地瞬间的速度。 18 、出手角度 :投掷器械出手后飞行的方向线与同侧水平面的夹角。 19 、超越器械:在投掷运动最后用力前,人体支撑点以最快的速度赶超到器械的前面,使器械远远地落在后面的身体姿势。 20 、工作距离: 最后用力时器械所处的位置到出手点之间的距离叫工作距离。 21 、地斜角: 投掷运动中,器械出手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称地斜角。 22 、冲击角: 是指器械的纵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3 、最后用力: 是指在投掷运动技术中,当助跑(

4、包括滑步和旋转)结束后,按由下肢到上肢的正确用力顺序,通过投掷臂和手的动作,以最大的作用力和最快的速度将器械抛射出去这一动作过程。 24 、身体训练 :是指发展力量、耐久力、速度素质以及灵敏、协调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训练。 25 、一般身体训练 :也称全面身体训练,使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对于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有重要作用的身体训练。26 、专项身体训练: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训练叫专项身体训练。 27 、训练程 :指的是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及技术水平等方面,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的影响下发生适应性变化的程度28 、心理训练:是指提高运动员

5、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承受力的练习。 29 、恢复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和训练比赛结束时消除身体疲劳的练习叫恢复训练。30 、内外突沿 :是指跑道的内外边的突起边沿。 31 、计算线 :用来计算各条分道周长的线叫计算线。也就是运动员实际跑的线。 32 、 直、曲段分界线: 将跑道的直段和曲段分开,并且与纵轴线垂直相交于园心的两条线称直、曲段分界线。33 、切入差 :在部分分道跑的径赛项目中,当跑过规定的弯道路程之后,第一分道以外的各分道运动员在往里道切入时多跑的路程叫切入差。 34 、起跑线前伸数 :为使运动员在分道比赛中跑的路程相等必须把第一分道以外的各分道多跑的路程从第一分道起点处向前伸出去,

6、各分道前伸的长度就叫该分道的起跑线前伸数。35、赛次:径赛项目的“赛次”是指预赛、次赛、复赛和决赛。即竞赛过程的顺序,也是径赛项目比赛阶段。36 、轮次 :是就田赛项目而言,高度项目以一个高度为一轮次,一个高度有三次试跳机会;远度项目,以所有运动员按顺序试跳或试掷完一次为一轮次37 、附加赛: 在径赛的各赛次中,按成绩录取最后名次时,有两名或两名以上成绩相等,对下一赛次人数有影响,总裁判长指定成绩相等者重新比赛,这种比赛通常称为附加赛。38 、免跳: 在高度项目比赛时,运动员在某一轮次或该轮次的某次试跳机会中申请不跳为免跳,运动员申请“免跳”后可参加下一轮次比赛。 39 、“极点”现象:跑时,

7、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所以跑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胸闷吸吸困难,跑速降低而难于继续坚持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即通常所说的“极点状态”。 40 、“腾空步”: 跳远腾空时,保持蹬离地面瞬间的身体姿势。即腾空初期,身体保持“跨步”姿势。 41 、支撑时期 :指从脚着地起至脚离地止。42 、腾空时期 :指从脚离地起至另一脚着地止。 43 、后摆阶段 :指自后蹬脚离开地面起至膝摆到髋臼垂直下方止。 44 、前摆阶段 :指自膝和髋臼成垂直起摆至脚着地止。 45 、着地阶段 :指自脚着地(成本撑)到身体重心与地面成垂直止。 46 、后阶段段 :指自脚和身体重心成垂直到后蹬离地止。47 、周期:是

8、指从一个姿势开始又回到这个姿势的循环动作。 48 、“退让”:是指脚着地后为了减少阻力,所做的屈膝、屈踝等相对的放松缓冲。49 、纵轴 : 也叫中线,它把田径场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在绘图和修建场地时必须以这条线为基线。50 、中心点 :是指线的中点,即场地的中心。51 、轨迹角: 指投掷物飞行的轨迹与地面形成的角度。52 、倾斜角: 是指投掷物与地面成的角度。 53 、直段 :指的是连结两个弯道的那部分直道,一个直段长等于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54 、直道:是指完整的直跑道,半圆式田径场有两个直道,供直道比赛项目使用。55 、跑道宽 :是内突沿的外缘与外突沿的内缘之间的宽度,也称跑道总宽。56 、

9、分道宽 :两条分道线之间一个跑道的宽度。57 、分道线 :两条相邻跑道的分界线宽 5 厘米。 58 、背越式跳高 :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的方法叫背越式跳高59 、俯卧式跳高 :人体通过助跑、起跳后在杆上成俯卧姿势越过横杆的方法叫俯卧式跳高。 60 、三级跳远 :是在助跑以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其中第一跳为单足跳、第二跳为跨步跳、第三跳用双脚落入沙坑内。61 、撑杆跳高 :撑杆跳高是通过持竿助跑获得动能,然后借助撑竿将动能转换为撑杆的弹性势能和重力势力,把人体送上高空腾起过杆、落地的一项运动。 62 、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就是身体锻炼要有适宜生理负荷的原则

10、. 它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 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对增强体质要起良好的作用。 63 、正弦丈量法 :正弦丈量法也叫直弦丈量法 . 它是一种已知弧长 , 然后用正弦定理计算其弦长 , 再以弦量弧进行丈量弯道上长度的方法。64 、余弦丈量法 :.余弦丈量法是根据任意三角形中 ,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 应用余弦定理计算角的对边长度来丈量弯道上长度的方法。 65 、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用语言来表达田径运动技术动作 , 与示范法结合 , 可帮助学生建立某一田径运动项目的正确技术概念以及教师用语言来表达动作的方法、要领 , 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练习。 66 、示范法 :田径运动技术

11、教学中的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范例 , 与讲解法结合 ,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 了解动作的方法、要领 , 以指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练习。 67 、完整练习法 :完整练习法是把田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 , 以完整的形式进行练习。 68 、分解练习法 :分解练习法是把完整的田径运动技术过程 , 分解为几个部分 , 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进行练习 , 最后再把各部分动作联系、完整起来。 69 、游戏法和比赛法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比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 70 、 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指在田径运动技

12、术教学中 , 针对学生可能或已经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 采取有效的措施 , 防止错误动作产生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71 、间歇跑 :间歇跑是由跑的距离、速度、次数间歇时间、间歇方式等五个因素组成的一种发展专项耐力的方法。72 、直接指示法 :直接指示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动作 , 在学生进行练习错误动作产生之前 , 向学生发出语言提示和信号 , 引起学生的注意 , 从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73 、诱导法 :诱导法是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 , 采用诱导性练习、模仿性练习或专门性练习 , 使学生体会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和提高相应肌肉群的协调配合能力 , 从而纠正错误动作。 74 、身体锻炼 :身体锻

13、炼是指用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 75 、田径运动锻炼 :田径运动锻炼是指用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手段 , 进行身体锻炼 , 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目的的过程。 76 、推铅球 :推铅球是单手持球置于锁骨窝处 , 站立在投掷圈的后部 , 经过滑步 , 用全身的力量和最快的出手速度 , 把铅球推出可能获得远度的投掷项目。二、 判断题1 、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竞赛项目。(T ) 2 、田径比赛是奥运会奖牌最多的项目。(T ) 3 、男子成年组的铅球重量为 7.27 公斤。( F) 4 、用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称为径赛。( T) 5 、用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称为田赛。

14、( F) 6 、竞走是一项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的周期性运动。(F ) 7 、竞走时身体重心的最高点是在单脚支撑阶段。( F) 8 、跑时,着地缓冲动作一般不能为人体移动提供动力。(T ) 9 、跑时,重力既是阻力是动力。(T )10 、跑时,摩擦力虽是阻力,但可使人体间接地获得运动的动力。T 11 、跑时,脚着地时的前撑冲力,对人体向前运动起动力作用。(F ) 12 、人体起跳时的腾起角与起跳角是相同的。( F) 13 、因为起跳是改变人体运动的方向的动作,所以它是跳跃中的主要技术动作。( T) 14 、起跳时的放脚动作,应为制动式着地。( F) 15 、起跳时,摆动腿及两臂快速的摆所产生的动

15、量,向下传递到支撑点,从而增大对地面的作用力,提高起跳效果。( T) 16 、人体起跳腾空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其身体重心运动轨迹是可以改变的。( F) 17 、投掷项目助跑的目的,是为了使身体在器械出手前获得一个良好的姿势。( F) 18 、投掷中的超越器械是由于上体主动后仰而形成的。(F ) 19 、在旋转投掷中,当角速度一定时,旋转半径越长,其线速度越大。( T) 20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顺风时投掷角度应加大,逆风时投掷角度应减少。(T ) 21 、在运用完整法进行教学时,要多做专门辅助性练习。( T) 22 、田径运动训练是在田径运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训练中仍有教学因素。( T)

16、 23 、运动训练的内容,通常指的是身体训练。( F) 24 、田径运动的优异成绩,是通过系统的、不间断的多年训练获得的。( T) 25 、发展爆发力,可多采用一些小重量,多次数的力量练习方法。( F) 26 、长跑训练一般不进行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练习。(F ) 27 、径赛分组时,同一单位运动员应尽量排在同一组里。( F) 28 、全能运动的 110 米 栏项目的比赛分组时,每组以三个人为宜。(T ) 29 、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比赛,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不要衔接进行。(F ) 30 、编排竞赛秩序时,要把决赛项目和比较精彩的项目安排在最后集中进行。( F) 31 、总裁判长,可根据规则精神解决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