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376012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北京丰台区期末)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河段()AR1含沙量小于R3BR1径流量大于R2CR1流速快于R2DR2结冰期长于R32早期聚落最可能分布在()A两地 B两地C两地 D两地(2019东北育才中学

2、模拟)“合掌造”是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图1)。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据此回答34题。3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与下列哪项地理现象相适应()A冬季暴雪 B台风频发C多洪涝灾害 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4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图2中的()Aa地 Bb地 Cc地 Dd地(2019沈阳市高三期末)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着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读图,回答56题。5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地形与土壤 B地形与水源C水源与土壤 D气候与植被6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A河谷地

3、带 B塔克拉玛干沙漠C山麓冲积扇 D吐鲁番盆地(2019山东东营胜利一中模拟)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近年来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2019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78题。7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A降水增多 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 D湖泊下陷8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A B C D读下图,回答910题。9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

4、响是()A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10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对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单位:亿立方米)统计数据图”。据此完成1112题。11该区域的主要循环类型最可能是()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水循环C陆地内循环 D不能确定12据图推断,该区域近年来()A降水量

5、呈现增加趋势B地下水水位不断回升C可用天然水逐年增加D水资源利用率提高(2019广东东莞联考)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历史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的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外的山坡上,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人造冰川居然会不断变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读“克什米尔地区图”,完成1315题。13文中人造冰川不断变大的原因是()A高山冰川融水流入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C人造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D村民抽取印度河水浇在人

6、造冰川上14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B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C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15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A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B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C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D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17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2

7、019湖北荆州中学质检)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读图,回答1820题。18据图推测该日影响渤海湾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C副热带高压 D亚洲低压19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A东南部 B东北部C西北部 D西南部20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造成本次渤海湾风暴潮的原因还有()正值天文大潮位于浅海大陆架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围海造陆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题,共50分。)21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甲丙段公路的走向为_。(2)甲、乙、丙三地中,能目测图中海拔在400 m以上公路车流状况范围最大的是_。(3)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公路呈“之”字形分布,请分析其主要原因。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图甲),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我们把从阿勒泰市以上的河流流域作为克兰河的上游(即阿勒泰水文站以上流域)。右面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气候和水文的影响图(图乙和图丙)。(1)根据材料说出克兰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水体,并指出克兰河上游水域降水的水汽来源。(2)根据图乙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流域

9、气候的影响。(3)根据图丙回答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克兰河上游水文特征的变化。并推测其变化对下游的阿勒泰市生产生活的影响。23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两地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24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在各种气象

10、灾害中,哪种灾害分布最为广泛?(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原因有哪些?(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试说明其主要表现。答案精析1A2.B第1题,R3是黄河,含沙量大,图中R1含沙量小于R3,A正确;R1和R2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差别不大,但R2流域面积大于R1,径流量也大于R1;R1沉积作用比R2明显,流速慢于R2;R2位于0等温线以南,没有结冰期。第2题,早期聚落最可能分布在沉积作用明显的地区,即两地。3A4.

11、C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建筑物凸出的檐角太多,不适合多台风地区;屋顶厚且陡,可防止积雪,也不易被压塌;屋顶设计与洪涝灾害、地震、火山活动无关。故A正确。第4题,从图可以看出,c地位于日本的西部沿海地区,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越过海洋,携带水汽较多,使c地冬季多暴雪,a、b、d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雪少,故选择C。5B6.C第5题,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该地区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第6题,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塔里木盆地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村镇集中。7C8.D第

12、7题,在短时间内,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和地壳是比较稳定的,因此A和D项不是影响该湖泊面积扩张的因素;20192009年间,纳木错湖周围城市人口、工农业用水量逐渐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只会逐年增加,会使湖泊水减少,B错;近几年全球变暖趋势增强,导致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大量冰雪融水汇入纳木错湖中,使得湖泊面积变大,C项正确。第8题,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使得裸露的陆地面积增大,比热容变大,气温的年变化随之增大,也就加速了风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升高。综上所述,D项正确。9C10.B第9题,图示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受此影响,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移;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

13、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我国甚至全球的粮食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第10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被大量砍伐,针对原因采取相应地对策。11C12.D第11题,从该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可知,该区域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地表水较少,可推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参与的水循环最可能为陆地内循环。第12题,图示时期内,该地水资源来源构成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地下水减少,再生水、冰雪融水增加。再生水利用量增加,说明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13C14.B15.B第13题,高山冰川融水流入,但气温没有降低,不

14、会形成冰川,A错误;堆砌的冰川融化,冰川会变小,B错误;人力背来的冰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导致冰川不断变大,C正确;村民抽取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不符合现实,D错误。第14题,拉达克地区以南是喜马拉雅山,这个地区的水汽来自南面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使西南季风难以进入,导致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故B项正确。第15题,由于地势高,气温低,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高的山谷中,A错误;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B正确;印度河的上游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大,C错误;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D错误。16A17.B第16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第17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18B19.D20.A第18题,读图中等深线可知,渤海湾该日海面异常升高,推测为风暴潮所致。由材料“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其受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判断,可能是台风或温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