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372004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要深入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与功能。教师对学科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其教学质量。教师对科学课程性质、功能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实施,进而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甚至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未来。以下是整理的关于三年级科学教案,欢迎查阅!三年级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

2、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

3、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二、探索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2.引入对比实验。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4.明确实验方法。(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4)重复第二步,直到

4、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6.出示实验记录单。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1.出示实验材料。2.出示实验提示。(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

5、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三、拓展1.拓展资料。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2.课后实验。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三年级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

6、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一、会“爬”的水。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

7、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二、会“团结”的水。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