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367831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雀》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雀》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雀》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雀》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雀》教学设计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教学重、难点: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1、出示生词。(1)、指名认读,评议。(2)、齐读词语。(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3、集体评议,纠错正

2、音。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反馈,读句子。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指名反馈,评议、补充。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指名反馈,介绍、交流。理解“起劲”的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

3、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指名发言。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总结:小巧玲珑的山雀太惹人喜爱,它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找虫子吃来填饱肚子。当它们遇到危险无法逃离时,就装死来蒙骗对方,以求逃过一劫,真是聪明到家了。4、鼓励阅读。三、布置作业。书写生字新词。继续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读懂山雀的对话,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据。2、分角色有

4、感情地朗读课文。3、激发学生对山雀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4、仿照课文,进行观察、仿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猜字游戏。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

5、团结互助。(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三、总结课堂,拓展仿写。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2、拓展仿写。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