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保护生物圈-柳州市龙城中学黄燕.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36564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保护生物圈-柳州市龙城中学黄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保护生物圈-柳州市龙城中学黄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保护生物圈-柳州市龙城中学黄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保护生物圈-柳州市龙城中学黄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保护生物圈-柳州市龙城中学黄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苏教版初中生物研讨材料课堂实录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第13章第二节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教学设计柳州市龙城中学 黄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举例说出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 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2、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认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树立我是环境保护的小主人翁意识。2、 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的合作交流。教学重点:1、 关注人的发展与生物圈的关系。2、 举例说出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填好自己的环境保护

2、意识调查表,并统计好自己的分数。由科代表统计全班在三个分数段的人数和各小题中A、B、C、D的人数。2、学生课前每人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探究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3、教师收集垃圾处理的相关资料,准备有关卡片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4、教师准备实验“探究生活垃圾分段处理的必要性”装置。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当前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生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教师:谁造成了这些环境问题?(生答:人类自己)教师:对,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与生物圈的关系也在逐渐改变。从原始社会人们依附于生物圈。到了农业社会,人们开始学会耕种,于是也学会了主动改造生物圈。而到了近现代,人们却是在疯狂地破坏生物圈了。

3、分析原因,这应该归结于人们改造生物圈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却没有相应增强的缘故。设计思想: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还包括一个学生探究实验,时间的安排一定要科学有效,因此用简洁的语言直接切入主题,引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二、 新课教学(一) 环保意识调查表的反馈教师请科代表汇报统计结果,并针对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分析全班的环保意识情况。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二) 垃圾的处理教师:从刚才的调查表中我们发现,其实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保护生物圈,可以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每天都要做的丢垃圾问题

4、。板书请问,有谁知道每天我们丢出去的垃圾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答出各种各样处理方法,教师引导总结出三种常用的方法(焚烧、填埋、堆肥)。学生上台板书,并分别简介三种处理方法 教师介绍柳州市的垃圾处理方法,并提问:如何延长新启用的立冲沟填埋场的使用年限?生答(将垃圾分类处理)(三) 垃圾的分类教师:请同学们想想平时家里都有哪些垃圾产生?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教师:你会怎么把它们分类?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垃圾分类是有必要的,而口说无凭,下面让我们再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活动:学生四人小组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并选出最

5、佳方案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活动:教师将一些生活垃圾的名称写在卡片上,发给学生。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垃圾筒(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危险有害垃圾),请学生上台分类将卡片贴入相应的垃圾筒内。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三类垃圾的分类方法。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得变废为宝不再是一种奇迹。有数据显示: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一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吨厨余材料经处理后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等等。因此,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设计思想:丢垃圾是模拟生活情景,而对柳州市垃圾处理情况的介绍也是

6、学生身边的事,这样的处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探究实验中实验方案的交流也是为了增强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四) 保护生物圈的其他对策和方法。教师:当然,垃圾分类处理只是保护生物圈的许多小事中的一件而已。我们还可以通过做好身边的小事来保护生物圈。比如在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调查表中,有三个问题比较突出,选C或D的同学比较多,也就是平时做得相对差一点。这三个问题是:节约水电、不浪费粮食、少用塑料袋制品等。下面请同学们设想自己就是一个人大代表,请你针对其中的任一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学生各抒己见。设计思想:情景的模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大代表这一角色的引入也增添他们心中的对保护生物圈的一种责任感。三、小结保护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国际上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我国早在1979年试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而我们中学生能做到便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倡节约,倡导环保,让我们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和谐!教学感悟:保护生物圈,应不是一句空口号。从丢垃圾、节约水电、不浪费粮食这些身边小事入手,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但是这也容易引发学生的泛泛而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让教学清晰而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